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意见》(粤府办〔2020〕10号)要求,增城区公布了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第一批)。

基层政务公开

关于广州市增城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1-22 10:12
来源:本网

区二届人大

七次会议文件(6)

  关于广州市增城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5日在广州市增城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广州市增城区财政局局长 毛敢良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面支持保障“六稳”工作,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在全区财税部门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2019年全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财政收入395.8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7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79.7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42亿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6.8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7.8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35.50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3.9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34亿元、调入资金1.93亿元后,2019年全区财政收入总计514.40亿元。

  2019年全区财政支出475.37亿元,加上上解支出22.79亿元等后,2019年全区财政支出总计498.16亿元,支出执行率96.84%,为近年最高。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2亿元,年终结转12.02亿元。各项收支执行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76亿元,增长11.14  %,完成年度预算的99.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绩和增速在全市十一区中均居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4.90亿元,增长1.08%,主要是加大减税力度所致;非税收入20.86亿元,增长86.93%,主要是加大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处置。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7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9.26亿元、调入资金86.1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34亿元、上年结转资金13.01亿元后,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53.50亿元。

  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税收方面:增值税收入19.09亿元,下降16.61%;个人所得税收入2.42亿元,下降19.27%;企业所得税收入10.18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0.27亿元,房产税收入5.10亿元,契税收入20.45亿元,土地增值税收入10.55亿元,其他税收收入6.84亿元。非税收入方面:专项收入9.76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75亿元,罚没收入2.82亿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38亿元,其他收入0.15亿元。

  (2)支出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62亿元,增长20.19%,完成年度预算的98.57%。加上上解支出22.79亿元等后,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246.41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2亿元,年终结转2.87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79.76亿元,下降27.34%,完成年度预算的99.61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2.50  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38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35.50亿元、上年结余20.09亿元,再减除上级回收的上级补助收入1.42亿元后,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333.93亿元。

  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243.19亿元,下降26.11%,完成年度预算的95.43%,加上调出资金82.60亿元,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总支出325.79亿元。年终结转结余8.14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42亿元,增长9倍多,完成年度预算的102.21%。加上上年结余0.01亿元,2019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计3.43亿元,剔除调出1.35亿元至一般公共预算后,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8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5.32%。  年终结余0.22亿元。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6.87亿元,增长18.26%。加上上年结转结余0.86亿元后,全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总计7.73亿元,剔除调出0.25亿元至一般公共预算后,全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6.70亿元。年终结余0.78亿元。

  (二)政府性债务收支执行情况。

  1.2019年债券发行使用情况。2019年,我区发行政府债券35.50亿元,全部为新增债券。债券资金分为5年期23.00亿元、7年期12.50亿元,平均利率为3.31  %。我区充分有效利用政府债券,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为我区发展赢得先机。新增债券35.50亿元全部支出完毕,主要用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员工生活配套区建设项目、富士康人才住房建设项目、开发区核心区土地征收项目(富士康配套项目)和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土地征收储备项目等支出。

  2.2019年还本付息情况。2019年,我区及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本息8.79亿元,其中:还本1.50亿元,付息7.29亿元。

  (三)重大政策实施和主要项目支出成效。

  2019年,区财政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实施意见,按照区委部署和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全面支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强“六稳”支出保障,有力推动了增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1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增值税税率由10%降至9%、免征小微企业增值税、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2019年全区预计新增减税21.36亿元(全口径)、增值税留抵退税13.17亿元(全口径)、新增减免非税收入0.36亿元。另外,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财政部门将工程项目质保金由5%下调到3%。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切实地为企业社会减轻了负担,有力地改善了我区营商环境,有效地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2. 多措并举挖掘潜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面对减税降费的新形势,区财政局及时调整生财思路,将财政增收的重任转移到加大房地产行业税收的清收管理和盘活扩大国资收益等非税收入上。一是加大对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实现土地增值税比年初计划增加5.95亿元;二是加大国有资产(资源)处置力度,实现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比年初计划增加4.30亿元;三是按政策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教育资金增加2.94亿元。由于谋划得当和措施得力,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4%,超年初计划6.03个百分点。

  3.重点保障有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夯实增城经济发展基础,补足经济发展短板,全年投入促经济发展资金27.06亿元。引进了维信诺柔性面板等一批高新产业,推进了科技小镇、富士康等项目建设,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加快了开发区和镇街工业园区建设,夯实了经济发展载体。

  投入439.04亿元发展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增城宜居宜商宜游优质生活圈正逐步呈现。一是公共教育投入58.75亿元,全力迈向学有优教目标。13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顺利办学,新增学位20,560个。新开办公办幼儿园8所,增加公办学位3,640个。二是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投入21.84亿元,继续奋进病有良医目标。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广州前海人寿医院开业,区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增城惠康医院加快建设。144间卫生站实施一体化管理。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28.43亿元,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进一步推进。颐养院建成移交,老年大学竣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荔湖安置新社区建设总体完成,共5,058户村民回迁安置。四是公共交通建设与运营投入36.58亿元,增城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东门桥重建工程和广惠高速增城开发区出入口工程竣工运营,广汕路北绕线、荔新公路外绕线和石滩东西大道建设等快速推进。组建了TC运营公司,公共交通运营焕然一新。五是公共安全投入14.07亿元,全区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11.8%和13.4%。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查处各类生产经营违法案件691宗。六是水务治理投入22.23亿元,全面实施绿水青山战略。扎实推进黑臭河涌整治和全区污水管网建设,治水工作初见成效,永和河实现长治久清,东江北干流大墩断面水质明显好转。七是乡村振兴投入14.28亿元,农业发展更加兴旺,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引进培育了7个优质产业项目,3个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5家,位列全省各区县首位。284条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86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新建或改造农村厕所287座。八是精准扶贫工作投入1.88亿元,扎实推进横向扶贫和纵向扶贫工作。

  4.国有资产改革全面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预期增强。

  区财政局首次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广州市增城区2018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广州市增城区2018年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情况专项报告》。

  为实现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企业家”集中,提高保值增值能力,区国资局制定了全新的改革方案。增城区国资将按照“建、产、投、融、服”价值链,组建和成立四大集团。一是组建城投集团,聚集全区的城市开发与运营职能,主营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运营服务、市场化经营服务等;二是组建新的资产经营集团,把现有存量国有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提升存量资产效率;三是组建产投集团,主要承担园区开发与运营、产业配套、产业服务等职能。四是组建金融服务板块,为我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5.审慎理财,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为牢牢守住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区财政局制定《增城区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和《增城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实行政府债务举借“开前门,堵后门”。严格按照本地的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税收占比等因素制定新增举债计划,实行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将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部报人大审议,并随预算报告向社会公开。经过采取强有力措施,截至2019年底,增城区政府性债务余额245.26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42.36亿元。增城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低于省核定限额257.44亿元,债务安全可控。

  二、2020年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影响,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为减轻企业负担,国家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20年也正值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期。在经济面和政策面影响下,我区2020年财政收入压力进一步增大。另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求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引导经济社会预期,提振市场投资信心。同时,补齐民生短板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优质公共服务,改善增城宜居宜业宜游环境。财政收支矛盾明显增强。

  当然,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我区正面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经过近几年的积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宜商氛围日渐浓厚。财源基础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综合上述因素,预期2020年我区财政收入有望小幅增长。

  (二)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工作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增城贡献。

  (三)2020年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方面。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00亿元,增长2.1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9.38亿元、调入资金91.7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2亿元、上年结转2.86亿元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36.20亿元。主要收入项目如下:税收收入90.00亿元,其中增值税19.00亿元,企业所得税11.10亿元,个人所得税2.6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9.50亿元,房产税4.70亿元,契税28.5亿元,土地增值税7.30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10亿元,印花税3.00亿元等;非税收入18.00亿元。

  (2)支出方面。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98亿元,加上上解支出26.4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81亿元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36.20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8.3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0.3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25亿元。加上上级补助2.82亿元、上年结转8.15亿元后,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399.32亿元。剔除调出资金77.8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59亿元后,2020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7.8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0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5亿元,加上年结转0.22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97亿元。剔除调出资金0.89亿元后,2020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8亿元。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草案。

  2020全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收入6.49亿元,加上年结转0.78亿元,全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收入总计7.27亿元。支出安排7.27亿元,其中教育支出0.73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63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3亿元,其他支出0.78亿元。

  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收入504.59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2.20亿元、调入资金12.99亿元、上年结转结余12.0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2亿元后,2020年全区财政收入总计566.02亿元。

  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支出531.20亿元,加上上解支出26.4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8.41亿元后,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支出总计566.02亿元。

  (四)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预算草案。

  2020年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8.01亿元,合共68.44亿元。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20年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8.44亿元。按照统筹兼顾,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养护支出安排13.95亿元;二是安置区房屋建设项目支出安排9.90亿元;三是土地征拆补偿整合等支出安排26.11亿元;四是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安排6.66亿元;五是促进产业发展支出安排11.02亿元;六是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日常管理及行政事业支出安排0.78亿元。

  (五)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资金支出安排情况。

  1.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支出安排25.56亿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出安排13.32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支出安排8.58亿元;科技创新与技改支出安排1.80亿元;扶持商贸发展支出安排1.18亿元;人才奖励支出安排0.53亿元;招商引资支出安排0.14亿元等。

  2.优化居住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支出安排293.60亿元。完善公共教育、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支出安排93.29亿元;构建联通大湾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路网支出安排52.35亿元;规划发展用地,加大土地收储开发支出安排147.96亿元。

  3.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美丽增城支出安排69.91亿元。污水治理和黑臭河涌整治等水务支出安排36.63亿元;市政与园林绿化支出安排20.64亿元;环卫保洁支出安排12.64亿元。

  4.保障基本民生,决胜全面小康建设支出安排31.84亿元。养老保险与服务支出安排16.17亿元;低保、特困、残疾、孤儿等支出安排4.68亿元;医疗卫生基本保障支出安排5.97亿元;抚恤与退役安置支出安排1.81亿元;扶贫扶困支出安排3.21亿元。

  5.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支出安排14.96亿元。农业产业化建设与扶持支出安排0.36亿元;农业标准化建设支出安排3.15亿元;促进农村土地改革,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出安排3.00亿元;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支出安排2.91亿元;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支出安排2.88亿元。

  三、完成2020年预算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继续实施逆周期调节的财政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大财政支出,保持投入的规模和总量,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发展预期,解决经济周期矛盾。

  提升财政资金效率,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土地、资本、人才、住房等项目引进优惠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最具乘数效应的现代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IAB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的引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重点支持优质医疗、优质教育、优质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引进,提升社会发展质量。

  (二)调整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财政精算平衡。

  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创新宏观调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实打实、硬碰硬,无论收入增幅下降多少、支出压力多大,  都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企业和群众的“好日子”。

  树立大财政、大预算理念,全面统筹预算资金、存量资金、债券资金和各类财政资产资源,千方百计增加政府收入供给,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加大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继续拓宽民生保障资本来源渠道。加快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闲置低效资产,在举债空间内加大举债融资力度,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落实国有资产改革方案,理顺国企的债权债务,整合现有企业,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完成四大国资集团的组建,争取早日运作,增强国资保值增值能力,发挥国企在增城经济、财政发展中的作用。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财税政策的变化,科学制定适度的财政收支目标。加强重大项目、民生政策事前评估论证,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提高财政发展可持续性。

  继续厉行节约,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重大活动支出等,腾出财力保障重点支出。

  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中央、省、市和区部署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的支出需求,保障“六稳”支出,兜住“三保”底线,将有限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三)健全财政治理体系,提高财政治理能力。

  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深入“放管服”改革,科学划分区与镇街的财政事权,制定财政事权与财力相适宜的新一轮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推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向部门单位、镇街拓展,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预算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支出进度、绩效、安全性和规范性等全面负责。

  探索建立内容完整、标准科学、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支出标准体系,建立科学标准的预算编制模式。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严抓绩效考评和结果应用,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公开”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形成绩效管理闭环。

  推进财政电子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预算编制、资金拨付、资金运行监管一体化的现代财政集中管理系统,提高财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附表:

  1.封面及目录.doc

  2-1.财政综合预算说明.doc

  2-2.财政综合预算表格.xls

  3-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说明.doc

  3-2.一般公共预算表格.xls

  4-1.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说明.doc

  4-2.政府性基金表格.xls

  5-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说明.doc

  5-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格.xls

  6-1.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 .doc

  6-2.地方政府债务表格.xls

  7.其他报表.xls

  区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秘书处 

2020年1月14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