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府办函〔2016〕64号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增城区黑臭河涌整治实施工作方案》业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水务局反映。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26日
增城区黑臭河涌整治实施工作方案
根据《广州市黑臭河涌整治工作(2016-2017年)任务书》要求,为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下达的黑臭河涌整治任务,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7年底前,完成永和河(增城段)河涌整治任务,基本消除黑臭;完成细陂河(增城段)、上邵涌、金紫涌、细陂河、牛屎圳、何屋涌、百花涌、腊田埔灌渠等7条河涌水污染源整治任务,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基本消除黑臭。
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河涌管理。
一是完善巡查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河涌巡查、养护管理制度和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制度。按照“一涌一策”、“重点河涌一日一查,一般河涌一周一查”(重点河涌名单详见附件3)要求,做到河涌巡查100%覆盖,责任100%落实;按照“一涌一册,图文并茂”的要求,利用手机App等信息化工具,填写工作日志。发现排水口排污、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违法占用河道等管理问题时,规范事件描述、图片为证,追根溯源找准责任主体;实施巡查和执法联动机制,发现的问题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期整改,并做好跟踪回访,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可问责”。
二是保障河涌、排水设施维护管养投入。落实河道清淤、水面和河岸保洁、城镇(含城中村)和农村排水等设施维护管养经费和人力物力投入,控制水污染源。
三是建立河涌管理应急处置平台。统筹负责媒体舆情、群众举报、巡查执法、工作交办、跟踪督办等全区河涌管理工作。强化社会监管,鼓励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按“属地管理、重心下移”原则,区、镇(街)河长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区级河长负责协调、推动、督促黑臭河涌整治工作。根据年度治理目标和治理任务分解计划,每季度组织对河道的黑臭整治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项目推进、违章拆除和排污口管理。镇(街)级河长负责做好黑臭河涌整治的征地拆迁工作,组织落实河涌日常维护管理和污染查控工作。各级河长定期巡查,镇(街)级河长不少于每月1次,重点巡查河涌各类污染源、水面和河岸保洁和河涌边违章建(构)筑物;每次巡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污染源摸查。
负责排水管网错漏接和河涌排污口摸查、工业和沿涌餐饮业污染源摸查和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摸查,按污染源种类分类汇总列表统计,建档编号,设立标识牌。
2016年7月30日前,完成永和河(增城段)河涌排水管网错漏接和河涌排污口摸查。
2016年7月30日前,完成工业和沿涌餐饮业污染源及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摸查。
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细陂河(增城段)等7条河涌排水管网错漏接和河涌排污口摸查。
(三)城中村攻坚。
城中村生活污水和各类废水是河涌污染的重要源头,必须组织镇(街)、村(居)委,下大力气开展城中村治污攻坚。
一是全面查控各类水污染源。对所摸查的水污染源,分门别类、建档造册,并大力整治。重点取缔城中村内污染严重的漂洗、印染、废品加工、化工等小作坊、小工业、非法养殖场,整治涌边大排档,拆除侵占、污染河涌的违法建(构)筑物,整治河涌排污口。
二是截污纳管,污水全收集。以楼为单位,村为整体,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科学编制城中村截污设计方案。采用小改造、微改造或截污方式,将临涌建筑排水、入河排污口收集后就近接入截污管网。有条件的区域可逐步实施雨污分流。
三是采取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污水。所收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就地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处理,充分利用风水塘等水体的净化功能。
四是建立城中村河道、排水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养护单位、人员和经费,对河涌维修养护、水面和河岸保洁、排水设施管养、巡查和执法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河涌整治。
根据水污染源摸查情况,分别制定排水管网错漏接和河涌排污口摸查、工业和沿涌餐饮业污染源摸查和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摸查整治方案,明确工期计划并组织实施。
2017年底前,完成永和河(增城段)和细陂河(增城段)等7条河涌污染源整治。
(1)永和河(增城段)。
负责河涌截污和塘美村、官湖村、石下村、瑶田村、久裕村、长岗村、蒌元村,简村村,章陂村等9个城中村排水改造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城中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按“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方案,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完善村内排水设施。
2016年底,完成永和河(增城段)整治工程30%。
2017年底,全面完工。
2020年底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取生态修复、调水补水、河涌定期清淤、初雨污染控制等工程措施,防止水质反弹,提升河涌水质。
(2)细陂河(增城段)等7条河涌。
2016年底前,按照黑臭水体整治要求,结合各类水污染源摸查成果,制定城镇排水工程建设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并动工建设。
2019年底,全面完工。
(3)增城区7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不含上述官湖村、久裕村、简村村、蒌元村、章陂村5个行政村)
2016年底,65个行政村完工。
2017年底,12个行政村完工。
三、组织领导
建立区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机制,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分管副区长为副召集人,成员包括区发改金融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农业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园林局、区国土规划局、区交警大队、区供电局、增城自来水公司及各镇街主要负责人。各成员单位应明确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联系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区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下称“区治水办”),办公室主任由区水务局主要领导兼任,负责全区黑臭河涌整治的协调、督办、检查和考核工作。
四、职责分工
区发改金融局:负责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及节能审查等相关手续。
区财政局:负责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以及做好项目的概、预、结算的评审工作。
区环保局:负责工业和沿涌餐饮业污染源摸查;定期对河涌水体水质进行监测;负责依法取缔河涌流域内“十小”企业,关停重污染企业,严把环保准入关,做好河涌流域附近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
区农业局:负责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摸查,限时依法关闭或搬迁河涌流域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负责农业污染管控工作。
区住建局: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市政道路开挖和临时占用申请进行审批。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的开挖及临时占用申请进行审批,负责施工交通疏解方案的审批工作。
区水务局:全面负责河涌综合治理的协调、督办和考核工作,并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审查、指导。
区林业园林局:负责对涉及绿化砍伐、迁移、修剪或临时占用绿地的项目,加强与各镇街林业和园林主管部门的沟通,按照区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办理。
区国土规划局:负责各项目规划选址、征地拆迁红线的审批、用地预审及工程用地手续的审批和用地指标的保障工作。
区交警大队:负责施工交通疏解方案的审批工作。
区供电局、增城自来水公司:负责建设项目临水、临电安装工作。
各镇街:作为项目业主负责污染源摸查和控制、河涌整治工程及污水治理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及实施;实施河涌截污、行政村排水改造、河涌清淤、调水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网错漏接整改等工作;作为项目业主负责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的相关工作;负责各辖区范围内河涌的巡查。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黑臭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将其作为改善辖区宜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好抓实。属地镇街要切实增强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参照市、区的做法,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该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抓亲管,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业务骨干跟踪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寓审批于服务之中,按照“平行推进、交叉搭接、要件把关、容缺受理”的原则,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入使用。
(二)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加快推进项目进度。
各镇街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根据区的统一部署,尽快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明确责任领导、主责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并结合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作时间,将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点,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镇街制定的建设计划,安排相关业务骨干,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三)落实资金安排,规范资金使用程序。
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好上级资金、本级配套资金的使用管理,积极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确保项目资金到位;同时,要规范资金使用拨付流程,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强化督促检查。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按照工作职责,共同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区治水办按照“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协调”的工作制度,汇总各单位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区分管领导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同时,区治水办要牵头会同区委办、区府办督办科,定期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通报,以督促检查倒逼工作的落实。
(五)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
建立和完善包括城管、环保、水务、国土规划、市场质量监督等部门在内的综合执法协调机制,整合政府各部门行政执法资源,有效抑制河涌周边污水直排、偷排等行为,共同推进黑臭河涌整治工作。
(六)加强宣传,形成良好整治工作氛围。
通过各种媒体加大黑臭河涌整治工作的宣传,公布黑臭河涌河长制有关信息,定期发布河涌整治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黑臭河涌整治工作,不乱扔、乱堆垃圾,形成权社会齐力参与的良好局面,公共维护河涌良好水环境。
2016年8月10日
附件:1.增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计划细表1.docx
2.增城区7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安排表2.docx
3.增城区重点河涌一览表3.docx
4.增城区河涌维护管理任务一览表4.docx
附件:
1.8c5d8dc936e8f6fe3c0a056c131af6cf.docx
2.f22302e1c474fab087800e3d226aa0c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