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区2021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报告

2022-04-18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财政局
【字号: 分享


  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组织实施整体情况

  为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我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领导机制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工作部署,及时提请区政府成立区涉农整合领导小组,领导我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更好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了《广州市增城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部门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统筹优化整合项目管理职责,确保涉农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同时,统筹规划,做实做细项目库,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促进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从低到高效转变。二是制定了符合农村特点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主要有:《广州市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口项目)资金使用指引的通知》、《广州市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口项目)资金使用指引的补充通知》、《广州市增城区高标准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试行)的通知》、《增城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增城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城区培育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办法》和《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三)做好项目遴选和资金分配

  根据上级涉农办关于“三突出、一确保”(即突出重点项目、硬任务、成熟度,确保项目在2021年形成支出,项目建成后可发挥良好效益)的原则,区涉农办多次召集相关涉农单位讨论研究涉农资金分配计划。同时,定期通报资金支出进度和项目实施等总体情况。

  二、涉农资金预算及区域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2021年省级共下达我区涉农统筹整合资金3,179万元,考核工作任务目标6项,其中:2020年11月4日收到省级涉农提前下达资金2,526万元;2021年2月24日收到省级涉农资金607万元;2021年6月22日收到省级涉农资金46万元。

  收到省级资金后,2020年11月15日,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我区的资金分配方案、区域绩效目标进行审议并通过,按照审议结果,区涉农办于11月16日向市级报送了资金分配方案(即拟实施项目明细)和区域绩效目标。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2021年,我区共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210,018.85万元支持336个涉农资金项目,其中:省级涉农资金3,179万元,与省级涉农资金共同投入到同一项目或政策的中央资金4168.52万元,市级资金44,527.34万元,县级资金120,743.99万元,其他资金37,400万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级涉农资金共支出201,049.64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5.73%,其中:中央资金3,375.34万元,执行率80.97%,省级涉农资金3,169.25万元,执行率99.69%,市级资金42,325.18万元,执行率95.05%,县级资金11,4779.87万元,执行率95.06%,其他资金37,400万元,执行率100%。

  未能100%形成实际支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散养家禽注射人工费是根据实际免疫数量进行支付的,今年散养家禽数量减少,导致所需支付注射人工费减少;二是“先打后补”费用是隔年审核支付的,导致资金需结转次年进行支付;三是部分项目进展未达预期,由于下半年猪价行情走低,三个养猪企业实际引种数量比计划数有所减少,按实实际引种猪6494头,标准800元/头补助,比预计目标7187头,少了693头。所以存有剩余资金55.44万元;四是项目预算不够精细准确,如中央资金实施项目“广州市增城黄缘龟鳖养殖场基地建设”项目实际支出数比预算少3.37万元;五是镇街申报项目质量不高,存在可行性不足和撒芝麻的情况。根据各镇街上报的项目进行收集汇总和实地勘察,发现各镇街大部分项目的申报内容存在可行性不足或未考虑用地性质及乱报等问题,另外存在撒芝麻的情况,项目实施后效果不明显;六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没有提前谋划。各镇街应该建立项目储备,将成熟的进行储备,在收到项目申报通知时就能够马上可以启动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七是部分采购项目的最终报价低于年初预算金额,出现资金结余。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2021年度,我区共实施涉农资金项目336个,区涉农办分别组织和指导同级主管部门,对照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开展了项目绩效自评。根据项目绩效自评结果,315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各类一级项目中:

  1.职业农民教育。共实施1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2021年在增城区启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行动,重点组织培育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3种类型。培育工作以培训农村电商、新型合作社等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支会经营、会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1年培育增城区高素质农民36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180人,完成120学时的学习;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型180人,完成60学时的学习。

  2.其他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补助。共实施7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5个。实施项目中,5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实施奖励,提升两类经营主体整体质量。

  3.粮食生产与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共实施10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7个。实施项目中,7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推广应用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推进荔枝病虫防控绿色化,提升全区绿色防治覆盖率和病虫疫情防治效果,推进农药减量使用,促进增城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发放耕地地力补贴2,895.46万元,受惠农户11.20万户,补贴发放增加了农民转移性收入,降低了农民种植粮食成本,促进了我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产能得到有效提高。

  4.畜牧业转型升级。共实施1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用于扶持生猪养殖场引入种猪,以财政补助形式对引进种猪实施补贴,为推进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推动生猪养殖无疫小区建设,落实防控非洲猪瘟工作,做好生猪稳产保供。

  5.现代农业生产公共设施建设。共实施28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8个,总计立项28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目前已完成8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的建设补贴任务。

  6.农产品宣传推广。共实施8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2个。实施项目中,2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用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奖励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落户奖励。

  7.农产品质量安全。共实施19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7个。实施项目中,17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实现了一是100%完成国家、省、市级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以及配合有关上级部门开展专项监测工作,2021年增城区共监测各类产地农产品159343批次,总体合格率99.97%,有效排除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监管力度,年度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户)4095家次、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店)1100家次,共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含农资)35宗,罚没金额48.45万元;三是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印发了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创建宣传力度,将创农安工作列入区重点工作和民生十件实事;四是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具合格证,年度共开具合格证7.09万张,用证农产品达16.7万吨;五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区农产品推广与质量安全监督所顺利通过年度计量资质认证及农产品检测机构考核,正常开展定量检测工作;六是完成智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织密监测网点,提升建设镇村监测站点45个,建设共享检测中心1个,检测示范点3个,建成监测数据监控平台,监测数据汇同监管数据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自主风险评估预警;七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修)定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11项,开展技术下乡、农民培训,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下乡到户;八是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培育和认证工作,2021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单位2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单位1家,共有“三品一标”认证单位71家。

  8.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共实施3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6293.31万元(其中种植类3671.94万元,畜牧养殖类1086.17万元,水产养殖类1535.19万元)。2021年1-12月政策性农业保险,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97.24万元,各级财政资金总投入5076.79万元,其中区级财政补贴资金1852.26万元。2021年1-12月共计投保21736户,其中种植业21663户,畜牧业11户,渔业62户。共计理赔4239户2834.45万元,其中种植业4208户2166.95万元,畜牧业7户507.84万元,渔业24户159.66万元。理赔较为突出的是蔬菜种植气象指数险共计理赔695.03万元,荔枝共计理赔656.27万元,水稻共计理赔498.67万元,香蕉共计理赔169.10万元。赔付率45.04%,从投保数据和理赔情况可以看出,政策性保险日入人心,养殖户风险防范意识及参保热情日渐积极。

  9.农田建设及管护。共实施18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8个。实施项目中,18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上级下达我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任务2.75万亩,我区建设规模2.82万亩,共实施18个项目,分别在增城区小楼镇、石滩镇、朱村街、派潭镇、增江街、正果镇、荔湖街等地实施。

  10.动植物疫病防控。共实施1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1个。实施项目中,1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建设了“增城区犬类免疫管理信息系统”,能准确掌握全区犬类的免疫情况,包括犬类疫苗管理、犬类免疫信息管理、增城辖区内兽医管理、动物诊疗机构管理、犬类免疫电子出证等。系统的投入使用为我区对犬类免疫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加强狂犬病的防控,减少因犬类引发的纠纷和治安问题,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广大市民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11.其他农业农村项目。共实施39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9个。实施项目中,9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通过项目资金补助,加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管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重点领域,北部农村公共设施管养得到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12.河长制湖长制项目。共实施1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项目6个,建设中项目8个。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已完成。

  13.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项目。共实施1个项目,为服务类项目,已完成。年度绩效目标预计能完成,但由于水资源公报数据未出,暂无法核实完成情况。

  14.水土保持项目。未具体开展实施项目,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已完成。

  15.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共实施30个项目,其中已完工项目24个,建设中项目6个。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已完成。

  16.水库移民后期扶持。2021年共实施4个项目,均已完工。其中投资3宗移民工程项目建设,1宗大中型水库移民建设项目。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已完成。

  17.其他水利项目。2021年共实施3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项目21个,建设中项目13个。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已完成。

  18.造林与生态修复。共实施1个项目,其中实施中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完成了造林更新面积22500亩,封山育林面积30000亩。

  19.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类。省级下达永久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83,630亩的任务,全区2021年实际划定永久农田484,358.25亩,比下达任务多728.25亩,完成保护任务的100.15%。

  (三)考核工作及大事要事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对照报送省级备案的2021年涉农资金区域绩效目标表,逐项分析全年实际完成情况。

  1.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粮食生产相关内容)。根据我区统计部门提供的13个镇街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分配因素,全区合计粮食播种面积144686亩;各镇街安排资金量以1652913.20元为总资金量按因素法测算,公式为:某镇街按补贴面积测算应安排资金=(某镇街补贴面积÷全区补贴面积)×1652913.20元。我局对全区13个镇街符合补贴条件的实际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合计粮食播种面积144686亩,并于7月20日前按标准足额发放完毕。不仅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还稳定了农民收入,进一步保障了我区粮食稳定生产。

  2.生猪稳产保供(含动物防疫)。为推动生猪产能快速提升,促进生猪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文件资金使用要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局于6月份制定《2021年生猪养殖引种补贴实施方案》,将资金专项用于引种补贴,在区级建设项目工程扶持上,以奖代补形式,补助广州金农猪场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31万元,按项目总投资的45%且不超过950万元进行资金扶持。项目实施后,全年生猪出栏11.33万头,同比增加31% ;年底生猪存栏9.5万头,与上一年同比增加103%,资金效益非常显著。

  3.农村集中供水。2021年设置的区域绩效目标为完成1个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后续追加绩效目标为新增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数量7.3万人,均已完成。

  4.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2021年初省级下达拆解至我区目标为4.5平方公里,实际完成7.6平方公里。

  5.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2021年初省级下达拆解至我区目标为完成45.3公里,实际完成75.2公里。

  6.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2021年初省级下达拆解至我区目标为6.69亿立方米,由于2021年度水资源公报未出,暂时无法确定该绩效目标是否已完成,预计该指标可完成。

  7.造林及抚育。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2500亩,森林抚育完成率100%。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入库项目提前储备不足

  一是个别部门申报不积极、不主动,申报项目零零散散,申报重点不突出,导致资金分配和使用滞后。二是涉农资金入库项目制定不科学,未能预测到受季节性影响和前期工作较长等因素,导致项目支出进度慢。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一是项目申报前期,充分对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听取项目周边村民的实际需求,确保项目落地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二是强化项目合同管理、工期控制、变更控制、投资控制,编制资料归集归档,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2、增加复核环节。所有项目资金的申请必须同步开展绩效申报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绩效执行情况监控,在执行完毕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必要时开展绩效复核工作。督促镇街在组织项目验收前,聘请第三方公司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全面复核,确保工程“量足质优”。

  五、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根据粤涉农办〔2022〕1号第四点要求,我区拟4月上旬将绩效自评报告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公开情况和公开路径于公开后10个工作日内反馈市涉农办。

  附件:增城区2021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表、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总体情况表


  附件:

  1.增城区2021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报告.doc

  2.增城区2021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表.xls

  3.涉农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总体情况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