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稳步推进“百千万工程”

    2023-12-18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全力建设焕然一新的区镇村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近段时间,增城屡屡上榜全国百强名单,县域发展凭“实力”出圈。

      走进正果圩镇——正果老街,从“填满胃”到“温暖心”、从清晨游到夜间行、从黄金沙滩到老街旧巷,一幅全时域不停歇的人文风景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沿着派潭镇白水仙瀑新乡村示范带,多个村庄连片闲置农房被盘活,推动温泉康养、高端住宿、文化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全力以赴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统筹区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焕然一新的区镇村,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增城样本,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可感知、有共鸣。

    优势叠加

    “向地而生”闯新路

      我区面积达1616.47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区域内有平原也有山地,也有丰富的山水林田园资源;下辖7个镇6个街道,285个行政村和85个社区,是广州市7个涉农区之一;既有处于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的黄金地段,也有毗邻北部山区的广袤乡村,有城有乡、有工有农。可以说,增城发展概貌几乎是广东省的一个缩影。

      对我区而言,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又一重大发展机遇。早在2019年,我区成功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与“百千万工程”相辅相成,两者均瞄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今年以来,省、市对我区寄予厚望,强调要“开拓增城”,赋予增城“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的全新定位。

      多种优势叠加,给增城带来发展先机。我区在充分认清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百千万工程”对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后,切实提升站位、凝聚合力,立足资源禀赋,树立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百千万工程”增城样本双目标的使命任务。

      今年,我区瞄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六项改革任务,着力推动以城带乡、融合发展。具体包括加快推进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创新低效用地“工改工”模式、探索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创新“空心村”宅基地盘活模式、推动农村承包地流转、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推动农村承包地流转方面,首次登记颁证、首次抵押融资,两个“全省首创”接续在我区落地,标志着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登记-贷款申请-抵押授信”融资路径得以全流程贯通,这是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登记从制度设计到制度实践的一次成功探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迈出极具突破性、先行性、开创性的一步。

      创新低效用地“工改工”模式方面,针对南部镇街村镇工业集聚区多,且大多比较低效的问题,我区探索出自主改造、自主改造+委托运营、项目公司合作改造、股权合作改造等四种“工改工”模式,带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为高质量发展腾挪出更多优质空间。

    制造业立区

    以“产业强”带动“县域强”

      实施土地“万亩”计划、优化园区和交通建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纵观我区经济发展路径,坚持制造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大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成为当前最重要且紧急的工作。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区紧紧抓住“开拓增城”“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重大历史机遇,以“产业强”带动“县域强”,加快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奋力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争当示范。在推进重大平台规划建设方面,我区高标准推进广州东部中心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推动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广州科教城开发建设。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落实系列惠企暖企措施,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围绕项目保障资金等。科技创新方面,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增城侨梦苑形成“1+18”发展规模;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3%,创新项目、人才加速集聚。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0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6%,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

      “今年,我区全力抓项目促投资、抓土地促保障,推动全区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区拥有较多连片成片的产业用地,目前开发强度为17%,可建设储备用地超过20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征地超1.13万亩,已获批用地项目共68个批次6728亩,批次用地获批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量较为显著。

      在持续拓展产业空间的基础上,我区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以并联审批、优化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行政审批的“痛点”“难点”,优化用地报批全流程,形成产业项目“五证联发”常态化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到增城落户。目前,我区正全力推动增芯、越海等127个在建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力促希音、广东工研院中试线等45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为支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保护“生态绿”

    厚植“城乡美”

      增城素有广州“绿肺”、珠三角“翡翠绿洲”的美誉。青山环抱、绿水相依、林园相映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行走在荔湖碧道,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荔韵公园内,恰到好处的绿植搭配、贯穿绿地的休闲步道,让人赏心悦目;黄昏来临,“万鸟归巢”的景象就在增江水域的圣皇洲岛上演。

      结合“百千万工程”,我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营造“绿享生活”氛围,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品质城乡,通过全力打造绿美生态示范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提高生态康养水平等措施,28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同时,我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以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农产品为重要抓手,推广绿色低碳种植,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推进乡村示范带建设,引入86家企业、撬动社会资本超103亿元投入农业农村,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

      如今,全区已经建成以增江画廊为重点的601公里绿道、以荔湖碧道为核心的114.5公里碧道,395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现有小公园和小游园586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03平方米。无论是走在城区的街道上,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树木葱绿、天空清亮,还有远处清晰可见的群山,都让群众感受到区域变得更美、生活更有品质。

    聚焦“农民富”

    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说起增城丝苗米,必定会想到位于朱村街的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自启动“百千万工程”以来,朱村街以万亩稻田为底,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吸引一批批游客前来,农文旅融合效果初现。

      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朱村街率先在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实施土地预流转模式,通过试点探索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农民从“要我交地”到“我要交地”,规模流转近2.7万亩耕地,实现“小田并大田”,进一步夯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据统计,2022年,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14490户,联农带农28593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万元,主导产业总产值达3.6亿元。

      在朱村街,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强村公司”。今年10月,丹邱村成立广州云母都丹邱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龙新村成立稻丰龙新(广州)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公司法人,已进入实体化运作。

      目前,两家强村公司通过整合村内特色农产品资源,与当地的食品加工企业联合推出农产品礼盒,在为村民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丹邱村强村公司为例,该强村公司整合利用丹邱村2500亩丝苗米水稻田、1800亩荔枝园、280亩砂糖橘、400亩番石榴、100亩香水柠檬资源,计划将本村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贯穿一年四季,联农带农100多户。

      这一年,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村民明显感受乡村的变化。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增收,另一方面,能享受的公共资源更多了。我区通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全方位推动城乡道路互联互通、加强城乡公共排水设施管理、优化城乡教育布局、提升城乡医疗水平,将城区优质公共资源逐步向外围镇村覆盖。其中,教育方面,引进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20所优质学校,累计增加优质学位超5万个,支持区属优质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农村薄弱学校20项“提升计划”,推动85所农村薄弱学校升级改造,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推进政务服务向镇街延伸,下放社保、医保、来穗、公安、残联等13个部门服务事项共317项至镇街,可网办率为100%,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