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我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2008-09-12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2004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着力发展新型现代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顺利提前实现,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19位,保持广东省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88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3.04%,增长速度在广州市原四郊市中(下同)排第2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上新台阶,分别达23.44亿元和10.37亿元,增长20.7%和27.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工业总产值达465.63亿元,增长14.98%;农业总产值39.14亿元,增长6.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1亿元,增长14.09%;外贸出口总额5.71亿美元,增长21.45%;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增长16%;农民人均收入4964元,增长5.04%;职工年平均工资18150元,增长8.49%;城乡生产生活用电量达31.08亿千瓦时,增长10.3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二)经济工作抓出新成效,产业优化呈现新格局

     

    1、强化支柱产业,广州东部新型工业基地加快推进

     

    狠抓生产力骨干项目引进,组团式工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设计总产能达24万辆、首期投资22亿元的广州本田第二工厂和生产规模100万辆的五羊本田新工厂两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已落户并顺利动工建设。全市新立项工业项目364项,新批办外商投资项目51宗,增资项目44宗。

     

    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工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63亿元,增长16.8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8%,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纺织服装、汽车和摩托车产业工业产值分别达94.96亿元、27.24亿元和11.68亿元,分别增长17.4%、28.44%和75.87%,三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3 。56%,比重同比提高1.68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大中型工业产值分别达32.19%亿元和108.1亿元,分别增长17.51%和21.97%。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9.72 %,同比提高10.06个百分点。

     

    2、狠抓城乡统筹,推动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积极实施精品农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优质稻、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稳步发展,加强了农田标准化建设,新建设标准化农田2.63万亩,逐渐形成以广汕公路为主轴、以中、北部镇街为片区的农业发展带和农业示范区。

     

    全力发展劳务经济和落实减负政策,农民增收成效明显。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多渠道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省和广州市的积极推广。去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3万人,三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91万人。全面实行农业“零赋税”和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农民减负增收有新成效,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64元,增长5.04%,粮食生产呈现减产增收。

     

    3、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了生态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广州东部生态旅游休闲区建设积极推进。“荔乡仙境”日渐深入人心,生态休闲旅游日益兴旺。去年全市旅游接待海内外旅客突破百万人次,增长112%

     

    全市商贸、外经贸、交通运输、电讯、金融稳健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3亿元,增长12.34%;外贸出口总额5.71亿美元,增长21.45%;货运周转量151563万吨公里,增长   8.08%;港口吞吐量987万吨,增长120.31%;邮电业务收入11.5亿元,增长4.0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7.13亿元,增长10.18%。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