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升级
北汽华南基地自动化生产车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过去五年,增城大步迈开改革创新步伐,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农村土地变革等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升级。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
增城科技产业领域的改革创新迸发出蓬勃活力。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增城全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技术中心6家、市级研发机构14家,建成市级企业孵化器2家。
在政策支持和跟踪服务下,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其中,民营科技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尤为亮眼。当前,我区共有98个科技项目列入广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22%,获得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达6879万元。
我区还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部门、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各类科研攻关活动,大力推动产学研项目项科技成果转化。全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6项。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保护性成果,也充分体现了科技领域的斐然成就。2011年以来,全区专利申请量4788件,专利授权量3305件,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6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2件,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82%。2013年,增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首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之一。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驱动永不止步。2016年8月,我区再次重磅推出《增城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增城区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增城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增城区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发展管理办法》《增城区知识产权专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1+4”系列政策文件,对高企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孵化器发展、科技金融结合、专利资助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文件明确提出,将全面提升我区创新创业能力,力争到2018年计划实现“六个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至3倍,达到180家;科技创新小巨人增长至3倍,达到120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增长至4倍,达到120家;建成孵化器面积增长至10倍,达到120万平方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经费增长至2倍,达到2.1%;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约3倍,达到800件。
今年6月底,我区正式发布科技创新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对“1+4”系列科技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为将我区打造成珠三角最宜创新创业区域之一和深化技术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先行先试民主议事制度
如今的石滩镇下围村今非昔比:村中气氛融洽,有事大家谈,村中“内斗”逐渐平息;村容换新貌,村委前曾经的“一塘臭水”已变成一湾清澈的湖水;村中大批闲置集体资产被盘活,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390万元增至2016年的2000万元,集体经济四年增长了四倍多。
下围村的巨变源于“求变”。上世纪90年代,下围村是原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在地。1992年,下围村被征地近20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然而,大开发、大建设热潮没有为下围村带来大发展,相反,由于村两委干部的私心杂念和“暗箱”操作,以征地拆迁、物业出租及工程建设为核心的村务财务管理混乱引发了下围村长达20年的“内斗”。
2014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走出了改革的步伐,先行先试,在村中实施民主议事制度, 通过民主议事,把涉及村民利益的村务摆到村民面前,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有争议、有矛盾的事情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办,事事商量、件件表决”。从“内耗”脱身出来的下围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力量,短短两年间,下围村从“问题村”转变为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整洁、村务管理规范的“示范村”。
下围村曾经的困境是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困境的缩影。在村委会组织法的立法设计中,村民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行使日常管理权,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日常监督权。但由于频繁召开村民会议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村民会议逐渐成为“形式”,一些村干部怀着私心,常把村务置于自己和自己所属的村中“派系”的“一言堂”之下,这也直接导致了村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关系紧张,互不信任的困境。与村民会议相比,更为高效的村民代表会议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权力机构。因此,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就成了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突破口。下围村正是从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入手谋求突破,实现了“还权于民”和大发展。
增城从下围村出发,将民主议事制度逐渐普及至全区域,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建设村民议事厅为抓手,把村民代表会议和农村议事规范为“提”、“听”、“审”、“议”、“决”等程序,推行“一事一议”,实现“还权于民”。民主议事制度实施两年多来,有效破解了多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局,成效明显,是当前社会体制改革和基层治理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
推动城市更新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增城向来以生态环境优美著称,加之拥有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以及遍布各地的古村落,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众多投资者争抢的一块“大蛋糕”。
近年来,增城利用城市更新改造的契机,通过盘活一批旧工业园、旧村庄等形式,改造建设了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文化创意空间,激活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市场。
位于增江东岸的1978文化创意园,是以原增城造纸厂为基础,对厂区以及周边的旧厂房、旧仓库和周边散落民居旧村庄进行整合开发改造而成的大型文化创意小镇。2016年12月,广东1978“增城记忆”文创小镇正式揭牌。园区主打“文化+旅游”模式,结合工业建筑的严谨与文化创意的灵动,增加了全新的美食文化、休闲旅游元素,是增城首个集文化创意、摄影艺术、创意办公、美食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产业园区。
在刚刚过去的7月14日,区政府与南方都市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1978电影小镇,并将共同举办第十七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借助于“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这一超级IP,以及南方传媒全媒体的资源和专业团队,1978未来将打造涵盖电影创作、电影拍摄、人才孵化、电影投资、后期制作、颁奖典礼等产业链上下游,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电影特色小镇。1978文化创意园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作为广州今年城市更新项目之一的文旅小镇——正果镇微改造项目也正如火如荼推进中。微改造项目选址在正果镇旧墟,东侧为正果大道、南侧为清桥路、北侧为增江、西侧为山地。我区计划通过微改造的模式,把正果镇建成以文化与旅游为特色的小镇。根据规划,本次微改造将正果旧墟划分了16个实施单元,餐饮、生活美学以及住宿占了70%。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正果街区(核心区)公共配套升级改造工程、公共环境升级改造工程、房屋建筑升级改造以及公房整合,主要功能为文化和旅游服务。未来,风景秀丽的增江河畔、历史悠久的正果老街将变身文化旅游小镇,街道铺设青石板,餐饮、住宿一应俱全。
试水农村金融服务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村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民对融资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增城在农村金融方面也迈出了创新的步伐,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增城广大农村地区生根。
要说农村金融服务的探索则要从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境说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在农村,服务网点少、贷款门槛高、支付汇兑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不畅通。
2014年,一场以民生金融、普惠金融、草根金融为导向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增城拉开了序幕。这个改革的两大抓手是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是将银行金融服务业务延伸至农村基层的一次新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站具有整合村镇银行、自助银行、社区银行的功能,不仅能填补一些银行金融机构撤离镇村留下的服务“真空”,而且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农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存取款、汇兑结算、投资理财、贷款等各项服务,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站受到村民的欢迎。仅在建立运作的首年(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首批建立的12家农村金融服务站就开展助农取款业务18693笔,开办储蓄卡10509张,ATM现金使用量3957万元,开展金融咨询服务5208次,提供信用贷款160万元。到目前为止,增城全区已建成农村金融服务站55家,遍布全区各镇街。
在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同时,增城还在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方面作出探索。目前,全区成立了两家资金互助合作社:福享资金互助合作社和粤汇资金互助合作社。其中,福享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广东省首家资金互助合作社。
“社员互助、封闭运作、手续简便”是资金互助合作社运作特点。以粤汇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其是由广州市增城丰粮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主发起人和最大股东,而农民可通过入股的形式成为其社员。社员享受多项服务。其中,社员可将自家的存款作为互助金存入互助合作社,同时,也可以向互助合作社申请借贷。合作社的贷放项目涵盖果蔬种植、农产品采购销售、冷库建设、农产品仓贮物流配送项目建设、农场旅游项目建设等,借贷额度为不高于入社股金20倍同时不超过100万元。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设立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有融资需求的农民,只要成为社员,便可轻松融资。
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双轮驱动下,增城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逐渐打通,农村金融创新的“增城模式”也逐渐成形。
创新改革的步伐抵达的远不止这些领域。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将农村集体资产置于阳光之下;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焕发市场经济活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过去五年,增城锐意创新,通过实施改革在众多领域形成了发展新优势。在“十三五”规划中,增城依旧将改革创新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改革创新仍将作为增城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推动城市以全新面貌迈上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