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统计局:2009年我市消费品市场情况分析

    2010-04-23 来源: 市统计局
    【字号: 分享

        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部分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但在国家、省和广州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支持下,我市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商家、厂家更是联手行动,采用大范围、大力度的促销手段,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全市商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品市场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0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1%。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09年,各季度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099万元、285047万元、338325万元和4185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80%、17.56%、18.44%和19.43%。

        从各月实现零售额看,由于各种节庆日休假时间的调整,零售市场也呈现不同的发展变化,打破传统假日的消费模式。

    2009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月  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累计增幅(%)

    1月

    125538

    36.70

    2月

    99026

    21.47

    3月

    89535

    17.80

    4月

    81886

    15.99

    5月

    93902

    15.69

    6月

    109259

    17.68

    7月

    102027

    16.65

    8月

    108806

    16.63

    9月

    127492

    17.96

    10月

    133975

    19.52

    11月

    130453

    19.12

    12月

    154132

    18.41

        二、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新特点

        1.旅游业和会展业快速发展,节假日市场繁荣活跃。近几年来,我市发展旅游业作为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来抓,整合旅游优质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文化市政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增长1.29倍,实现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1.52倍,我市旅游业拉动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结合节日特点,时令特征,通过政府主导,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菜心美食节、首届新塘美食娱乐购物节、2009派潭番薯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打造一批旅游特色产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美化购物环境,提升我市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有力地带动了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2.深挖农村消费潜力,农村消费市场得到拓展。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逐步健全。同时,家电下乡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带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农村消费的潜力开始呈现出来。据对电器销售企业的调查,家电下乡的商品销售额占总的销售额8%左右,销售的商品主要是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高档、高端和数码电器暂没有实行这项措施。

        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由于社会经济交往和商务会展活动的增加,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上餐饮环境的不断改善,假日消费升温,居民外出旅游和就餐的人数上升,推动了我市住宿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附近的餐饮业生意火爆,如派潭烧鸡、小楼迟菜心、正果河虾等招牌菜令食客流连忘返,农家菜倍受推崇。2009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719万元,增长20.09%,高出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的增幅2.25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0%,高出上年同期0.37个百分点。从2000年开始,除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的比重均呈上升态势(见下表)。

    2000年至2009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

    年份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万元)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2000年

    57222

    13.63

    2001年

    73268

    15.15

    2002年

    82337

    15.75

    2003年

    96983

    16.88

    2004年

    121629

    19.13

    2005年

    150998

    21.38

    2006年

    197571

    24.69

    2007年

    245086

    26.61

    2008年

    300435

    26.23

    2009年

    360719

    26.60

        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052万元,增长11.49%,个体户住宿业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9941万元,增长21.70%,个体户住宿和餐饮业户数增加725户,表明我市住宿和餐饮业兴旺不衰,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4.商品交易市场日新月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09年,我市商品交易市场进行全面整顿,乱摆卖、乱占道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经营环境不断改善,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对市场商品的质量加大了检查力度,对无照经营、掺杂使假、假冒伪劣、骗买骗卖、短斤少两等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净化市场。2009年,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24016万元,增长6.59%,专业市场增长7.78%。我市已初步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农产品、工业品市场特色鲜明,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5.限上企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销售额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市商贸企业资产重组的推进和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商贸企业规模优势日益显现,限上批零企业销售额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新增几间限上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继续扩大。2009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1037738万元,增长59.61%,其中零售额265760万元,增长98.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60%,比上年同期上升7.91个百分点。

        三、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收入增长预期不明,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实现。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向不明朗,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制度的改革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对居民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了居民紧缩消费、增加储蓄的心里没有根本改变。

        2.在畸高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秩序尚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许多消费者持观望心态,与之相关的装饰、建材等商品销售也有一定的影响。

        3.市场流通企业“散、小、弱”问题依然严重,中小企业、个体户仍是市场销售的主体,消费品市场的流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和不足。在吸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外资商业、国内品牌商业等方面,存在吸引外资落地难、引进质量、更新水平相对较慢等问题。

        4.消费环境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心理,抑制了居民消费欲望(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宣传、价格欺诈、消费纠纷)。

        四、扩大消费的几点思考

        1.继续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投资和出口增长都出现周期性调整的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重点。一是要保持就业的稳定增长,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们消费取向,提高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政府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和各项政策措施上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踏实,抓紧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信心,最终刺激消费需求增长。

        2.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建设,构建便民便利的商业网络。按照因地制宜、便民、便利的要求,合理规划城乡商业网点。对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合理选址,充分利用,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在乡镇和农村,应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以中、低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基本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为经营宗旨,特色店和专业店为首选,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合理布局,构建以城镇为中心、乡镇为依托的现代流通网络。

        3.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的合理布局。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经过几年的整顿,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升级,市场的软硬件环境明显改善。但也存在市场摊位利用率不高,90%的市场有闲置、荒废的摊位;市场规模偏小的市场占43.64%,所以对这些市场的布局需要重新统筹规划,对规模小,摊位出租率不高的市场可以适当地进行撤销、合并、联合的方式搞活市场。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