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息技术赋能安全生产,筑牢安全“防火墙”--增城区运用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电子地图持续推动双重预防在企业落地

来源:增城区应急管理局 发表日期:2024-02-06 字体大小: 【

  2021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需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此背景下,增城区创新思维,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企业安全生产区域风险电子地图项目(以下简称“风险电子地图”)。截至目前,增城区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电子地图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已有300多家企业上线风险电子地图。上线企业已基本建立“三管三必须”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清晰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立危险源清单和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构建常态化隐患排查工作体系,实现了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落地,同时也实现了区、各镇街对上线企业的可视化监管。

  一、双重预防机制落地难点与政府部门监管短板

  我区在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之初,面临着诸多的落地难点及政府部门监管短板:主要体现在一部分企业对危险源风险辨识缺乏足够的认识,风险辨识清单往往存在生搬硬套、辨识不全、管控措施不合理等多种问题,继而导致对关键部位、场所的隐患排查流于形式,隐患治理过程不闭环。而对于政府部门监管层面来说,一方面受限于监管队伍人数不足的原因,大范围检查企业的举措难以实现,动态监管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增城区企业风险类型种类繁多,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亦是如此,对一线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再一方面,传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地主要通过纸质台账形式实现,但部分企业存在敷衍应付、弄虚作假、“临时抱佛脚”等行为,实地检查的监管人员无法确认企业是否有真正地开展双重预防相关工作,监管工作难有抓手。

  二、构思设计区域电子地图项目功能框架

  为切实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企业推进双重预防机制落地的难点与政府部门监管短板问题,增城区创新思维,结合辖内企业实际情况,构思设计区域电子地图项目功能框架。一是借助第三方安全机构力量协助企业全面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区域化、清单化的危险源辨识清单;二是通过数据接入区域电子地图平台,监管层面能快速掌握重点企业的双重预防进度信息,消除滞后性;三是区域电子地图平台建立对应的标准库为危险源辨识清单的管控措施制定和隐患排查整改提供标准;四是区域电子地图平台可通过手机端、电脑端等端口互联,实现“员工开展--企业管理--政府监管”的链条管理模式,掌握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落地的实际情况。

  三、区域电子地图项目企业落地成效

  以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菲亚”)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例,其主要获得的成效如下:

  实现企业危险源清单化

  利用风险电子地图自带的危险源标准库与索菲亚现场的设施设备进行匹配,索菲亚一共辨识出危险源551个,其中低风险等级危险源540个,一般风险等级危险源11个,无较大和重大风险等级危险源,风险电子地图辅助索菲亚建立的危险源清单,为下一步规范化开展隐患排查奠定基础。

  实现企业危险源清单区域化

  索菲亚分为20个安全管理区域,其中6个区域为一般风险,14个区域为低风险。索菲亚运用风险电子地图辅助对每个管理区域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并指定了每个区域的安全管理责任人,该责任人同时为本区域隐患排查负责人。索菲亚借助风险电子地图将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落实到岗到人,为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制度奠定基础。

  实现企业危险源管控措施标准化

  风险电子地图根据自带的法律规范库,自动为每一个危险源匹配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有效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隐患排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实现企业危险源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

  风险电子地图根据危险源固有的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频率要求,每天自动生成每个区域的隐患排查任务清单并发送至区域隐患排查负责人。目前索菲亚已经运用风险电子地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区域隐患排查负责人按照生成的排查任务开展日常隐患排查工作,每日排查工作约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安全部长负责派发隐患治理任务和审核隐患治理的实施成果。

  结合索菲亚每日安全隐患排查数据,索菲亚已基本形成了隐患排查清单区域化、管控措施标准化和隐患排查常态化的隐患排查工作模式,安全责任下沉到部门,分解了安全部长的责任,安全工作实现了从“被动服从”到“自主管理”的转变。实现了隐患排查工作的常态化,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企业隐患排查工作随意性的问题。

  实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

  风险电子地图企业区域的设置、区域安全管理责任人的指定及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设定,实现了日常安全工作的线上化管理。此外,风险电子地图的线上存储功能,尤其是危险源辨识和每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记录的留存,可长时间储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痕迹,保障企业随时能够调取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记录,基本解决了企业人员流动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延续的问题。

  四、政府监管成效


  通过风险电子地图,监管部门可以迅速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相应决策,科学指导政府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实现信息监控可视化。

  (一)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企业安全总体信息

  1.辖区内企业分布和风险等级情况;

  2.辖区内所有企业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3.辖区内危险源清单及分布情况;

  4.辖区内企业的隐患排查完成情况;

  5.辖区内需重点关注的企业清单等。

  (二)具体掌握辖区内单个企业安全管理信息

  1.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各区域风险等级和危险源清单;

  3.企业危险源类别分布情况;

  4.企业危险源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5.企业当天隐患排查任务完成情况;

  6.企业近期隐患排查任务完成情况等。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实现本项目的持续优化,推动企业自我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区整体安全基础的不断夯实,下一步项目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动更多企业上线风险电子地图

  发动更多企业上线风险电子地图,特别是工贸行业重点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动态双重预防在企业落地生根。

  (二)推动企业系统操作培训标准化

  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教会企业开展危险源更新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

  (三)优化风险电子地图功能

  增加企业安全检查、培训教育、应急管理、第三方管理、特殊作业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劳防用品管理等全流程安全管理功能,运用AI科技化手段对企业重点安全管理部位和岗位实行智能监控。

  增加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功能,实现各监管部门在线上实时监控的同时,又能制定较强针对性的监督检查计划并予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