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 优化营商环境 > 营商信息

增城持续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

信息来源:增城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15 11:05

  面积1616.47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6个街道,28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8.5万亩,占广州市的30%——这组数据,是增城发展的空间优势。

  农产品质优量大价值高,拥有仙进奉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农产品。同时,产业基础扎实,还拥有广州东部中心、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大发展平台——这组“工农”亮点,是增城发展的资源优势。

  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也是广州这座超大城市的外围区和涉农区,“城”与“乡”交汇融合发展特征非常明显,多种优势叠加——这是增城发展的巨大潜力。

  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进位类优秀区,加快构建广州东部中心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双轮驱动”发展格局……近年来,叠加多重利好的增城,持续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通过统筹区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着力建设焕然一新的区镇村。

  加快产业调整

  带动县域经济“强”起来

  “今年6月28日启动通线投产以来,设备调试、良率提升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8月10日首批产品下线良率99.7%,已通过168小时高温可靠性测试,满足量产标准。”日前,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飞介绍了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增芯项目的最新进展。

  增芯项目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在于它是增城首家芯片工厂,更在于以它为龙头,将要带动增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增城坚持制造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围绕培育“芯显车”三大主导产业、实施土地“万亩”计划、优化园区和交通建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大抓产业发展,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其中,在推进重大平台规划建设方面,增城加快广州东部中心成形起势,加快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推动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广州科教城开发建设。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落实系列惠企暖企措施,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围绕项目保障资金等。科技创新方面,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增城侨梦苑形成“1+18”发展规模;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3%,创新项目、人才加速集聚。同时,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以并联审批、优化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行政审批的“痛点”“难点”,优化用地报批全流程,形成产业项目“五证联发”常态化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到增城落户。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977.94亿元,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2%、13.0%。同时,全区工业投资145.7亿元,占全区投资的36.6%,同比增长34.3%。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在去年同期高增长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势头,完成投资104.4亿元,同比增长65.4%。

  唤醒沉睡资源

  富民之路“走”起来

  沿着派潭镇白水仙瀑新乡村示范带,多个村庄连片闲置农房被盘活,推动温泉康养、高端住宿、文化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一个典型就是佳松岭村。

  坐落于海拔500多米凤凰山下的佳松岭村,位于派潭镇西部,曾经的“贫困村”“空心村”,如今吃上了“旅游饭”。村内有增城首个共享田园民宿麦客72House,总投资超7500万元,以清末民初云从家祠为核心,整体承租空心村闲置的祠堂、鱼塘、果园等,在保留古祠堂原有历史风貌和传统核心元素的基础上,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网红民宿。同时,采取“企业+村民入股(技术、资金、土地)+分红”的方式,对项目周边旧房屋进行改造升级,以就业带动、入股分红、保底租金等方式,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同样是新乡村示范带,在朱村街的村民则对“耕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龙岗村村民张志伟表示,以前一亩地辛辛苦苦种一年也就挣1000多元,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收租金和分红,加上政府的奖励,算下来一亩能有2400多元,日子越过越美。张志伟所说的每年领到的租金和分红,源自朱村在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实施的土地预流转模式,试点探索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规模流转近2.7万亩耕地,实现“小田并大田”“农民变股民”。据统计,2023年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863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2万元,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8.66亿元。

  在农村,如何挖掘并盘活沉睡资源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瞄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六项改革任务,增城着力推动以城带乡、融合发展。具体包括加快推进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创新低效用地“工改工”模式、探索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创新“空心村”宅基地盘活模式、推动农村承包地流转、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推动农村承包地流转方面,首次登记颁证、首次抵押融资,两个“全省首创”接续在增城落地,标志着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登记-贷款申请-抵押授信”融资路径得以全流程贯通,这是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登记从制度设计到制度实践的一次成功探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迈出极具突破性、先行性、开创性的一步。

  创新低效用地“工改工”模式方面,针对南部镇街村镇工业集聚区多,且大多比较低效的问题,增城探索出自主改造、自主改造+委托运营、项目公司合作改造、股权合作改造等四种“工改工”模式,带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为高质量发展腾挪出更多优质空间。

  统筹公共服务

  城镇化率“提”起来

  今年5月,永宁街长岗小学岗丰分教点揭牌成立为凤凰实验第一小学。经过优化升级改造,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同时借助兄弟学校凤凰实验小学资源,为片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义务教育学位。“这里以前为乡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匮乏、简陋,大家都非常渴望优质教学资源下沉。”家住长岗村的钟先生表示,小孩如今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真是一件大好事。

  近年来,增城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相继引进华南师范大学、执信中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二中、广大附中、暨南大学、广州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到增城合作办学。同时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支持区属优质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提质升级,目前已完成84所农村薄弱学校升级改造,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

  数据显示,自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增城城镇化率稳步提升,由2019年的73.2%提升至2023年的74.81%,常住人口由2019年的126.01万增长至2023年的158.67万,增加了32.66万人口,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的1.92:1缩小到2023年的1.77:1。除教育外,增城还通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全方位推动城乡道路互联互通、提升城乡公共排水设施管理水平、提升城乡医疗水平等,将城区优质公共资源逐步向外围镇村覆盖。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镇街延伸,下放社保、医保、来穗、公安、残联等部门服务事项至镇街,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