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 优化营商环境 > 营商信息

增城: 城市功能更完善 人居品质大跃升

信息来源:增城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08 12:16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补齐城市短板,一批批群众期盼的民生项目相继建成落地,城市功能更完善,人居品质大跃升,广大群众乐享城市建设的可喜成果,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近年来,增城通过打造景观有致、色彩斑斓的道路绿化带景观提升工程,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市

  厚植绿色基底 打造生态家园

  满眼青绿,花枝摇曳。漫步增城,不经意间就会遇见方寸之美。2020年,增城建成并开放首批口袋公园,极大丰富了周边的城市景观。有绿、有景、有花、有树荫,口袋公园见缝插绿的设计不仅让杂乱无章的边角地旧貌换新颜,成为闹市中的点点绿洲,还给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观赏、休憩和停留空间,打造了惠民、利民的景观工程。不少在增城生活的群众表示,家门口都新建或改建了小巧精致、独具匠心的口袋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经不再是愿景。十年来,增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稳步推进公园建设,提升宜居城市品质,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03平方米。建成通过验收并纳入规范管理的小公园、小游园共350个,已建成公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惠及人群达70.20万人。

  生态廊道贯穿全城,连起美景串起民心。十年来,增城大力开展绿道规划和建设行动,加强碧道建设与绿道有机融合,沿水系对原有绿道进行高质量提升,碧道和绿道实现互联互通,建设集生态、休闲游憩、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碧道网络,累计建成以增江画廊为重点的595公里绿道、以荔湖碧道为核心的114.5公里碧道,将增江河岸山水、田园风光、果园红荔、竹林幽境、农家风情有机串联融为一体,构成贯穿南北、环山绕水的生态廊道网络,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共建共享,为市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公共休闲场所,提升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绿道成为增城发展的“生态名片”和“绿色动脉”。

  十年来,增城还致力推动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城市各种环境空间,增加立体绿量。自2018年推行立体绿化以来,对荔城街、增江街等重点区域内的屋顶、边坡、景墙实施立体绿化工程,累计绿化面积达31800平方米,建成一批赏心悦目、特色鲜明的立体绿化示范点,丰富城市绿化空间,提升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美化城市景观。

  天然气通到家 打造便民之城

  从烧柴火的炉灶,到瓶装液化石油气,再到管道天然气,城市燃气的进步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如今,天然气作为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维系着民生安定和城市生产。近年来,增城加快市政燃气管道建设,大力普及天然气的使用。

  要想让天然气走进千家万户,天然气站场、管道燃气工程建设必不可少。今年,增城大力推动管道燃气发展工作,积极督促广州东部发展燃气有限公司等管道企业推进管道设施建设,组织镇街和企业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管道建设和用户发展工作遇到的问题。

  在新建燃气管道的同时,增城还将两大天然气来源的“广源门站”和“石滩门站”连通起来,形成广汕公路—荔新公路—新新公路“双气源”环网供气格局,为增城辖区内的天然气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用气环境。

  限于多种原因,增城有不少老旧小区在当初建设时并未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近几年,增城加快老旧小区管道燃气改造步伐,尽早让老旧小区居民用上安全、清洁、便捷的管道天然气,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已建成15年的石滩镇第一城就是受益小区之一。今年7月,该小区完成施工,终于通上管道燃气。目前,随着通气点火的住户越来越多,第一城住户安装管道燃气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这也带动了附近小区居民报装管道燃气的热情。

  同时,增城还积极开展“送气下乡”工作。2021年11月,首个乡村管道接入主管网的天然气试点工程——中新镇三星村管道天然气工程正式宣告竣工通气。该工程结合智能微管网安全、灵活、智能、经济、便利及互补的特性,将原本“瓶装供应,各家储存,自行保管”的供气模式转变为“气源集中供应,微管网分散入户,企业远程在线监控”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供气系统的安全与智能化水平。

  2020年至今,全区新建市政燃气管道141.5公里,新增管道居民用户超8.8万户,其中今年前9个月新增旧楼居民用户点火数2133户。

  电网转型升级  打造智慧安全的现代化电网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增城在电网规划建设、供电可靠性提升、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为出发点,为增城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在我国电力基础设施保持适度超前发展的大环境下,增城电网也呈现跨越式发展,供电部门先后配合完成了乌东德交流配套工程(广州段)、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投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0座,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138.6万千伏安,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

  随着电网科技不断发展,农村电网建设加快推动,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近年来,增城加快技术探索,推进智慧视频、智能电房、智能单兵装置、巡视无人机等智能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广不停电作业。2021年底,增城配电网已实现自愈功能全覆盖,通过片区停电配网自动处置技术应用,将故障复电时间由小时级降至分钟级。目前,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从2013年的1.867小时/户下降至2021年的0.386小时/户,大幅下降79.3%,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99%。

  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十年来,增城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电力网络,不断提升“获得电力”水平,大力推广“主动办”“线上办”“联系办”以及“一次办”,密切关注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增城开发区等重要区域负荷需求;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以及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9年起,全面开展低压用户“一日通”服务,确保辖区群众及时用上安全电,让他们办电享受“增城速度”。

  优化路网体系 打造高品质出行环境

  城市交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百姓的幸福感。随着荔星大道、府佑路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荔城大道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相继完工并通车,增城中心城区一改以往拥堵的路况,一条条“舒心路”“畅通路”展现在群众眼前。

  为进一步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规范行车秩序,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增城还将荔城大道和荔星大道北等道路升级改造作为摩电专用道试点推行项目。目前,荔城大道双向里程约11公里和荔星大道北双向里程约1.2公里的二轮车专用道及二轮车等待区已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对完善城市区域路网、方便周边居民出行等具有重大意义。

  荔星大道、府佑路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及荔城大道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是增城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增城以改善提升城市通行能力与效率为目标,积极谋划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系统,全面推行市政设施精细化建设管养工作,畅通了“大动脉”、疏通了“毛细血管”、激活了“神经末梢”,先后完成民生路、民乐路、滨海路、菜园路、富鹏路等一批“断头路”“坑洼路”“瓶颈路”的升级改造,改建荔星大道、荔景大道、百花路等路段的二轮车道里程,优化了城区人居环境,为群众安全高效出行提供交通保障,进一步提升城乡道路的通达性和城市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