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 优化营商环境 > 营商动态

增城 融入湾区 联结广深

信息来源:区科工商信局 发布时间:2021-11-03 09:32

在六大方面奋勇争先,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

  沁善如水的增城,在广深之间的坐标上,跳动着青春活力的城市发展脉搏。

  近三年来,增城区委、区政府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省委“1+1+9”和市委“1+1+4”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定不移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发展,交出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从城乡环境到交通设施、从公共服务到民生保障,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通过过去几年的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迈入“十四五”的增城产业基础更扎实、营商环境更优越、生态环境更优美、民生服务更优质,区域能级全面提升。

  由被动辐射到主动作为,发挥广深之间的区位优势、腹地广阔的空间优势、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融入湾区、联结广深”是接下来增城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坚持增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出新出彩、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上奋勇争先,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增城奋力为广州“十四五”时期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果贡献力量。

  城市能级

  衔接两大极核城市高端要素资源

  《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近日发布,首次公开“十四五”时期策划实施的地铁新线,其中涉及增城的地铁十六号线透露最新走向:石滩—荔城北。

  文件提及的穗莞深(新塘至白云机场段)、佛山经广州至东莞际两条城际轨道都途经增城,将进一步强化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服务大湾区能级,对增城深入实施“融入湾区、联结广深”的战略有重大支撑作用。

  此前,增城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六大奋勇争先的目标,“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奋勇争先”放在了第一位,并明确实施路径为创新推进“五大协同联动”、优化布局“四大发展空间”、聚力打造“三大交通枢纽”等具体部署。

  要实现与湾区产业相融合相协同的大棋局,要下好交通网络的先手棋。

  近年来,增城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轨道交通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新塘南站、增城西站、地铁13号线首期、地铁21号线、穗莞深城际、广石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新塘站、增城站,广汕铁路、新白广城际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增城将高标准建设三大交通枢纽,夯实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地位。紧紧围绕全市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新塘站、增城站建设,加快建成集高铁、城际、地铁于一体的交通中心,并依托交通枢纽,打造综合交通体,助力广州东部CBD建设;依托增城西站,打造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同时,高标准建设三大交通枢纽周边集疏运道路,实现枢纽中心与周边高快速路连接,以三大枢纽为核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西岸交通骨干节点,形成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坚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空间优化和土地整合,增城全力推进“南部提质、西部拓展、中部融合、北部振兴”提升对高端要素资源承载能力。

  在“南部提质”方面,将高标准推动,继续深化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研究,高标准打造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增城段。在“西部拓展”方面,高起点推动,主动融入中新知识城国家战略,推动中新产业园及公铁联运枢纽联合发展,主动回应广州东进战略,为知识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为高品质推动“中部融合”,对荔湖新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升,强化城市特色空间意向和景观形象,加快将荔湖新城建设成为城市特色显著、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的广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高水平推动“北部振兴”,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塑造新时代旅游度假区风貌,促进北部区域生态、生活、生产健康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董小麟认为,从有关布局来看,增城提出的发展计划与全市部署紧密呼应。将进一步放大增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广深两大都市圈衔接节点的价值潜力,凸显衔接两大极核城市产业、高端要素资源的独特区位优势。

  产业量级

  强链固链补链夯实现代产业基础

  增城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推动产业立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奋勇争先”,并指出“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建平台、育产业、引项目、抓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为全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克服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063亿元、逆势增长5.1%,今年上半年增长19.3%,增速均居全市第二……近年来,增城推动超视堺、维信诺、华电新能源等455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的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传统产业借助新业态加快升级。

  迈入“十四五”的增城,产业基础更扎实,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上市公司,聚力引进重大项目、品牌项目、外资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强链固链补链,夯实现代化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增城正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以超视堺、维信诺为龙头,加快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向千亿迈进;大力引进传感器、封装等半导体项目,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智能家居、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升级,打造多个百亿产业集群。“我们将积极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加速构建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整‘链条’,助推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城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既要“链主”企业,更要带动链条上的中小企业。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不断耕耘,超视堺、维信诺、日立汽车马达区域产业链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逐步释放。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日前在低碳总部园举办增城区企业专场挂牌仪式,增城区12家企业现场获授牌并鸣锣,向资本市场迈出第一步。这12家企业分别是来自化工、新能源、信息科技、农业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特色,具备培育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潜力。

  国家级侨梦苑“一苑多区”加快建设,建成孵化器88万平方米,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2020年,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17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同比增长86.7%、103.8%、98.9%、48.7%,增速均居广州市前列。

  在广州金融人才协会会长林涛看来,北交所的设立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承接广深高端资源溢出的增城区可以通过培育和扶持,提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龙头项目加快集聚和发展,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增城对高端资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地处广深之间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凸显。

  幸福升级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红墙绿瓦的执信门,古典风格的执信桥,波光粼粼的荷塘,一应俱全的功能教室,完善的教学设备……近日,广州市执信中学增城实验学校揭牌。该校是增城区与执信中学合作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办学规模为108个教学班,建成后将为周边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数千个优质学位。

  资源进基层,群众少跑腿。在加快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执信中学增城实验学校建设的同时,增城区不断推动优质的资源流动到村居基层一线。

  在光明村卫生站,患有慢性胃炎的钟彩霞进门后在诊室坐下,经测温、开处方、取药等流程后,她拿起手机扫码支付了一元:“一个月要来两三次,以前每次都要几十元,现在实现家门口看病,而且只需要支付一元钱,真的很方便很实惠!”得益于增城区全面实施的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政策,行政村户籍居民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看病,其一般诊疗费和药费经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一元钱,剩下部分由政府财政兜底。

  荔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硬件设施、医师、药品等多个方面,“一元钱”看病让村卫生站实现了全方位提升。以各村卫生站为支点,一张全域村居卫生健康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标尺。

  近年来,增城引进广州二中、执信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新扩建、开办中小学校45所、幼儿园77所,新增学位10.5万个,关心下一代工作获2019年度全国先进表彰。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南方医院增城分院等医疗机构落户建设,新增医疗床位1348张。全区13个镇街颐康中心投入使用,备案养老床位6077张。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整治新塘环保工业园及周边76家污染企业,5条国考和3条市考黑臭河涌全面消除黑臭,国考大墩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市各区第二,“增城蓝”刷屏朋友圈。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优质资源东进,家门口上名校;费用负担轻了,医疗水平提高了……人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幸福感真实的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上奋勇争先,就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期间,增城将更加合理配置资源,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区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使产业结构变“优”、发展模式增“绿”、经济质量走“高”,迈入新征程,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增城。

  数读

  ◎高质量发展

  重大平台建设全面提速。增城开发区实现跃位提升,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商务区加快建设,广州科教城全面动工。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推动超视堺、维信诺、华电新能源等455个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总投资超30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

  经济总量稳步跃升。克服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完成1063亿元、逆势增长5.1%,今年上半年增长19.3%,增速均居全市各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超1000亿元。

  ◎改革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财政管理工作获2020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省唯一获此项激励的区县。

  营商环境改革亮点纷呈。推出“三证合办”“三测合办”等创新举措,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区县级标杆大厅,为企业精准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成功跻身营商环境百强区。全区市场主体新增10.7万户、增长1.2倍,其中企业新增4.6万户、增长1.6倍。

  创新创造活力有效释放。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517家,是2015年的8.5倍。侨梦苑“一苑多区”加快建设,建成孵化器88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项目452个。

  ◎乡村振兴

  聚焦“三农”成果丰硕。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农业提质增效。成立全市首只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新增流转农村承包地9.6万亩,引进培育12家优质农业项目,创建增城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擦亮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国家地理标志总量全省第一。

  乡村更加宜居。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建成美丽宜居村224个、特色精品村40个,新塘镇瓜岭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增江街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通过考评验收。

  农民持续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86万元,年均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09:1缩小至2020年的1.87:1。

  ■展望

  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夯实共同富裕基石

  增城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前列。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

  乡村振兴是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优势,处理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是增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通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增城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高质高效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全区变化很大,各方面都在进步。今年上半年,增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5亿元,同比增长11.1%。

  在农业方面,增城投入超过10亿元高标准打造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出台“种业二十条”保驾护航,落地“5G+数字农业”等项目,被成功列入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

  在农民方面,通过抓乡村振兴工作,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全区农村居民收入从2016年的1.9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86万元,年均增长10.1%。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核定人均可支配收入1.67万元,同比增长20.1%,增速居广州第一。

  在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弱项,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自然村污水收集率和治理率、集中供水覆盖率、村内道路硬化完成率等多个100%,民生事业蒸蒸日上。

  接下来,增城主动对标对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瞄准目标任务,补齐短板不足,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振兴工作出新出彩。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上奋勇争先。增城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数字农业试验区、美丽经济示范区为抓手,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争当全国县区乡村振兴引领区。

  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在13个镇街创建27条社会主义新乡村示范带,串点成线、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