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乡村振兴纪事》栏目点赞乡村治理的“增城模式”!过去,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大量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到城市谋生,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给推动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增城的“乡村治理模式”。
看点01 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
乡村治理难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所以功夫必须下在基层最前线。都说村干部是带动农村发展的火车头,乡村振兴与惠农政策的落实、如何带动农民生活致富,都离不开村干部的正确引领。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的民主议事制度,奏响了全区乡村振兴序曲,通过民主议事制度,以建设“村民议事厅”为抓手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在“民主商议、一事一议”的村民自治新模式,让村民参与进来,了解议事内容。
此外,我区利用小广播、微信、短信等途径发动宣传,对民主议事的相关决策进行公告,架起村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与此同时,通过现场举牌子、视频投影形式公开表决。我区大埔围村以电子投票的形式代替传统的举手表决,再运用电子技术,将现场情况即时投影在大屏幕上,让表决结果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投票结果
其实有很多村干部都是真心想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却总是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原因就是缺乏村民的参与,村民不了解情况,自然从内心有些抵触。村民议事厅改变了以往大小村务都由村干部决定的情况,通过引导村民参与决策,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办事,让村民真真正正成为了乡村的主人。
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让村民愿意回农村发展,同时住得安心、住得放心,就不得不提大家耳熟能详的天眼系统。在我区总共有8000多个天眼,24小时不间断地保护村民的安全,让犯罪无所遁形。

在我区,天眼系统除了常规打击犯罪外,还应用于平安建村的方方面面。利用天眼系统全天24小时监控的特性,别开生面举办了全区十大平安村居比赛,形成竞争考核,调动了各单位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平安村居的建设。 下围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天眼系统与当地派出所进行实时联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极大作用。自2013年搭建天眼系统之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同时,天眼系统也大大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进程。因为有“天眼”在看着,村民也自动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不仅减轻了保洁人员的工作量,还提升了保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了乡村面貌整洁。▲摄像头特写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就需要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热心乡村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展乡村教育事业。只有提高教职工待遇,调动其积极性,扩充学校数量,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为乡村教育增添更多“源头活水”。

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我区的特色标志。自2010年9月起,增城籍的学生,无论就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在增城都可以免交学费,相关费用由政府来“埋单”。同时,我区为打造“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大力改善乡村教师教学条件,并向公务员看齐,大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除了在政策上和待遇上下足功夫,增城区教育局还为我区中学补齐了“数字短板”,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助力。增城区教育局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打造一套智慧校园系统,购置大量先进的教育设备,利用VR眼镜进行安全教育,3D打印机进行相应的编程课程,采取电子班牌和平板电脑进行教育监督以提升教育质量,极大缩小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开阔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眼界。 2020年,我区实施了一元钱看病政策。“一元钱”看病是指增城区行政村户籍的居民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看病,其一般诊疗费和药费经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一元钱,剩下部分由财政兜底。

这么好的惠民政策,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外,还增加了村民的获得感。更重要的是,一元钱看病盘活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资源,通过分流减轻了镇街卫生院和区级医院的压力,最终形成就医新秩序。 “一元钱”看病不仅让村民愿意看村医,对村医重新有了信心,同时政府兜底也增加了村医收入,提高了积极性,真正意义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