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增城区26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完成

    2021-02-24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为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建设和完善与城市化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排水系统,近年来,增城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模式,大力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通过实施公共管网建设、管网缺陷修复、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内涝点治理等工程,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截至目前,全区26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已全面完成,累计新建成污水管道近1400公里。

      以工程为抓手 向管理要效率

      增城建成区面积广、治水任务体量大、历史问题复杂。近年来,增城因地制宜,以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覆盖全处理。目前,全区26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已全面完成,累计新建成污水管道近1400公里,每天增收污水约13万吨,挤出外水约21万吨。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增城大胆创新,采用“降水位、现排口、开人孔、疏管道、多手段、清底数”的工程摸查思路,实行“摸查先行、设计牵头、业主统筹、专家指导、团队合作”的工程建设模式,辅以“水质导向、细分片区、挂图作战、有的放矢、逐个击破”的工程效果管控措施,推动工程有条不紊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增城区水务局通过开展交叉检查,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过去一年,该局共出动1645人次,共交办问题5086个,其中安全问题2150个,质量问题1319个,文明施工问题1617个,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效果以及工程投资控制。

      直面历史问题 推进污涝同治

      “增城区管网建设底子薄、起步晚,早期不少建筑物生活污水就近接入河涌。”增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出于防臭及美观需求,河涌沿岸居民铺设混凝土盖板,甚至有大量违法建筑骑压河涌,形成大量合流暗渠,暗渠内部雨污合流、错混接情况比比皆是。

      不仅如此,渠内淤积严重导致渠箱高水位运行,造成雨季污水溢流及部分低洼地区水浸内涝等问题,给日常维护管理也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此,增城区水务局按照污涝同治的工作理念,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中统筹雨污分流及清污分流工作。其中,对增城大道合流渠箱实施清污分流改造,避免污水挤占雨水过流断面,同时通过新建及拓宽雨水渠箱,提高区域泄水排洪能力,有效解决增城广场等地的城市内涝和污水溢流问题。

      暗渠整治工作也同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增城将具备条件的上邵涌、山羌涌、米场涌、大滨海涌等5条渠箱实行揭盖复涌,并通过拆除违建、封堵污水直排口、实施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工程等手段,推动河涌消除劣V类水质。其中,上邵涌水质基本稳定保持Ⅲ类,山羌涌、米场涌水质已由黑臭提升为IV类,有效改善河涌沿岸人居水环境。

      补齐设施短板 实现碧水畅流

      在全面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的同时,增城多措并举,加快补齐各类水利设施短板,推动实现碧水畅流。

      加快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全区排水单元达标面积比例达到76.87%,39处历史内涝黑点得到根治,2020年12月全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4.61mg/L,比“十二五”同期上升45.62%,排水设施运行效能显著提高;不断健全完善污水处理管网设施,全区管网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4.74公里,实现市政管网全覆盖;大力整治黑臭河涌,纳入上级考核的永和河、上邵涌、腊田埔灌渠、牛屎圳、细陂河、金紫涌、何屋涌、百花涌等8条河涌已实现长制久清,东江北干流33条一级支流已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的河涌25条,达到Ⅴ类的河涌4条……随着人居水环境的明显改善,市民群众的满足感与获得感大大提升。

      治水永远在路上,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增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局将继续坚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巩固提升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