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街迳吓村探索实施“共享田园”计划
迳吓村位于荔城街西北部,有大面积的山林和园林地,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迳吓村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美丽乡村、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幸福村”等。近年来,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迳吓村结合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实施“共享田园”计划,创新实践“农民-土地-市民”的共建共享共赢生态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迳吓村整合土地资源,规划“共享田园”
盘活撂荒地 开辟“新路径”
从一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到生机勃勃的小菜园,迳吓村围绕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和增加村民收入,积极探索变“闲”为“宝”的新路径,让土地“沉睡”资源“活”起来,再生“金”。
迳吓村周围有百花山庄、雅居乐三千院、银汇府邸、力源小区等多个成熟楼盘小区。聚焦周边居民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迳吓村首先整合村委附近的2亩撂荒地作为试点,合理规划出11块面积约为110平方米/块的小菜地,以“共享田园”形式向周边居民提供体验农耕生活和寄托乡村情怀的空间。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认领一定面积的土地,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实现“田园梦”。
考虑到各人对农耕体验需求的不同,迳吓村“量身定制”,推出体验型和全托管2种运营模式,认领者可选择亲自耕种或由村里统一管理,费用根据模式不同分别收取,有效盘活闲置低效农耕土地,拓宽农耕资源增收路径。目前,11块小菜地均被认领,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6600元。
探索新模式 激活“动力源”
“共享田园”能取得一定成效并非偶然。在探索和实践初期,迳吓村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三生同步”原则,以农为本,生态优先,以农业生产属性、功能不变和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景观和田园资源作为发展底线,为“共享田园”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
就既往实践而言,迳吓村的“共享田园”核心在于城乡要素流动和土地资源共享,实质是以土地为纽带,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与城市需求重新进行优化匹配,改变农民与土地的单向关系,将市民从消费端转移到生产端,形成“农民-土地-市民”的双向互动模式,打造“共享田园”的同时塑造“共享景观”,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转化“美丽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共享田园”试点只是迳吓村向城乡融合发展迈出的一小步。目前,迳吓村正着手整合村民自有的“碎片化”闲置低效农耕用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再对外给居民认领。此模式下,农耕用地的所有权依然归村民,承包权归村集体,使用权则流转给认领者,进一步拓宽村集体资产增值和村民增收渠道。
“共享田园”模式不仅提高了闲置土地的综合效益,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还为迳吓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资源互动和城乡融合发展。
干群齐参与 培育“内生力”
在“共享田园”推行之初,迳吓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建立“支部统筹、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工作机制,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协同村民“唱主角”齐发力。
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从规划编制、项目安排到资金使用、组织实施,迳吓村都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村民真正参与到“共享田园”建设全过程,共同寻求共建共享共赢的“最大公约数”。该村还积极调动闲散劳动力参与到闲置土地修整及农技人员储备中,活化利用低效农耕用地的同时,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给“共享田园”的热度续航,迳吓村正着手培育农技指导,谋划“农民管家”、研学探索等项目,激发乡村发展新潜能。
与此同时,迳吓村坚持因地制宜,遵循“田园融入城市,城市共享田园”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协作、村民参与、市民认领的“共享田园”新尝试,让大家走进乡村,促进资源互动,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三农”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