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增城腊圃村深挖古韵特色,做强“地标”产品

    2025-04-27 来源: 增城发布
    【字号: 分享

      腊圃村位于增城区小楼镇中部,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广河高速腊圃出入口、增派大道、S380省道贯穿而过,是增城北部生态产业区规划最大的行政村。腊圃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南宋开居至今已有862年,村中存有一批富有历史韵味的古建筑,其中包括有岭南地区唯一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场所报德祠、古建筑赖氏宗祠、朝阳门、赖氏古墓群及春湖赖公祠等。

      近年来,腊圃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增城迟菜心原产地的区位优势,不断夯实农业种植业基础,推动迟菜心、大刺鳅、北园绿荔枝等“地标”产品做强做优;高度重视腊圃圩市营商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小楼镇农贸主阵地,稳步推进腊圃村乡村振兴综合提升项目落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用心用情讲好腊圃故事。2024年,腊圃村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1(党建)+1(村热心人士理事会)+N(全村发展N个领域)”发展模式,为腊圃村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绿化、基层治理等工作引入新引擎,凝聚发展合力,成立村热心人士理事会,建立32位村级热心人士人才库,先后开展6次村热心人士联络联谊活动,筹集约56万元将原腊圃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成腊圃村史馆。腊圃村还引导3名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年轻活力,同时发挥村热心人士带头示范作用,在推动本村重大建设发展项目时,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协助协调沟通,保证项目顺利和谐推进。腊圃村实施“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工程,与东进城开公司合作,加快推动农贸商业项目肉菜市场、干货市场建设,更新美化步行街等公共基础设施,带动沿街商铺增收约6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约60万元。积极引入乡村CEO,整合全村闲置资源,组建强村公司,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2024年,腊圃村本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突破200万元。

      二是深挖特色底蕴,用活“地标”产品。腊圃村依托产业优势,推动迟菜心、大刺鳅、北园绿荔枝等“地标”产品做强做优。充分利用增城迟菜心品牌优势和原产地优势,采用“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腊圃村打造250亩集孵化繁育、生产养殖及种业保护于一体的大刺鳅养殖基地,支持大刺鳅养殖基地智慧升级,基地增资扩产大刺鳅养殖175亩,全镇渔业养殖面积达4750亩。支持正旭现代农业孵化园提质发展,培育优质荔枝品种,扩建正旭北园绿育苗基地。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以“新八景”及腊圃美食为切入点,高标准打造腊圃古村旅游文化景区,实现报德文化、樗树文化、腊梅文化与荷塘古韵之美相融合,打造集滨水休闲观光、研学、农耕体验、餐饮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腊圃村通过整合东、西塘沿街商铺,合理规划文创区、农副产品销售区、美食区、清饮区等功能体系,拓展商业业态,激活乡村庭院经济、点燃乡村夜经济,全力打造北部生态旅游的新名片。

      四是保护传统文化,打造古韵特色。腊圃村修缮腊圃戏院,塑造广府风格乡村风貌,留住浓厚乡愁,营造归属情怀。创作腊圃村村歌,记录乡村变迁和振兴轨迹,传承乡土文脉、凝聚人心士气。鼓励和发展村曲艺社、舞蹈队,制作、演唱村歌《招贤山下腊梅香》,并在增城区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抒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打造腊圃文创新名片。腊圃村还推出报德祠、八仙湖、荷塘月色、腊圃大戏院、招贤山、腊圃旧法庭、樗树园、冬梅园等腊圃“新八景”,办好仓沮圣庙开笔礼,弘扬报德祠、樗树、麻姑井等腊圃特色文化,讲好腊圃故事。

      五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共建共享和美乡村。腊圃村大力推动农房风貌提升、“三线”整治、房屋外立面整治等工作;积极开展绿美行动,栽种多种树木共3623棵,打造“十里梅花香”绕村景观带。腊圃村还完善奖学助学机制,邀请本村企业、热心人士共同筹集教育基金,2024年共奖励32名优秀学子,营造崇文重教的良好风尚,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奠定人才基础;组建包括村热心人士、老党员等成员的人民调解队伍,进一步完善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