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 百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岳村村位于正果镇西部,南临增江,距正果老街约5000米,村域面积约5.5平方千米,是2024年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
近年来,该村依托百里稻香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深挖本土文化底蕴及生态资源潜力,大力盘活空心村资源,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的产业项目快速成长,全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百里稻香农耕文化体验区,推动百年古村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农文旅融合铸就美丽乡村新面貌
岳村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于2014年被认定为第五批广州市传统村落,区域内共有6处增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该村坚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打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组合拳”。
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该村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对瑞堂家塾进行整体的修缮和升级,将其打造成为增城(岳村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农耕文化馆,通过讲好乡村故事、传承农耕精神,助力村庄农文旅融合发展。
利用墙绘的形式,该村将本村农耕文化、人文风俗等内容绘于农房外立面,既整饰了破旧农房,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已完成墙绘面积近4000平方米。
农业出路在于现代化。该村以现代农业思维活化传统农耕价值,挖掘并释放地域能量,发展观光农业,建成七彩稻海和观景塔,打造农耕文化大公园。
未来,该村将积极打造岭南特色样板村,目前,已会同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对村庄进行全面规划设计,挖掘农耕文化及历史文化资源,以“小切口”带动乡村风貌“大变化”,争取将岳村村建设成有特色、有代表性、如诗如画的岭南特色样板村。
社会参与点亮强村富民新路径
积极引进社会投资,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富民产业,是岳村村盘活农文旅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另一把“金钥匙”。为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该村成功流转土地720亩,采用联农带农联结机制,规划打造千亩丝苗米示范基地,同时引进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现代农业器械,辐射带动周边400多位村民增收。
引进广东正粮科技有限公司后,该村打造了集稻谷烘干、大米恒温仓储、农业托管、水稻培育(空中水稻)科研、科普展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帮助农户解决水稻、大米的存储问题,实现稻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粮食加工服务惠及该村与周边庙尾村、花园村等800多户农户。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于2021年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积极与增城乡村振兴基金会合作,采取“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管理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并联合多方成立助农服务中心,统筹供销系统资源,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资系统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规模化,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此外,该村还号召动员乡亲回乡投资,建设保迈德美食农庄,为村民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依托后山丰富的榄树园,以及本地特色菜肴,打造集游玩学吃于一体的研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