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街坚持以“四个示范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
近年来,朱村街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强化改革创新,坚持以农业产业智慧化、农业产业设施化、农业产业园区化、农业产业融合化"四个示范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据统计,2023年,朱村街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同比增加4.2亿元,丝苗米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6%,大湾区丝苗米全产业链科技园项目入选省2023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名单。
农业产业智慧化 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一直以来,朱村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耕地保护为立足点,以科技进步为着力点,持续推动辖区粮食稳产增产,村民增收。
“去年,我们街道在横塱村和山田村高标准开展农田改造提升建设(示范)项目,对泵站进行重修,衬砌渠道,对管道进行铺设,采用智能闸阀,通过手机远程控制阀门开关,实现农田智能灌溉。同时还对生产路进行整修,对3239亩耕地撒施有机肥,投入使用智能虫情测报设备、农业生态全景监测设备、智能害虫性诱测报设备、多功能气象站、土壤墒情综合监测站及其他病情、苗情监测仪、智能杀虫灯等多套设备。”朱村街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治理面积共3239亩,总投资1995.6万元。
同时,朱村街建成丝苗米智慧信息化平台,赋能种植生产科学管控,并开展水稻生产碳中和、绿色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培训,推动精准用药施肥,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建成田间病虫智能监测站,实现农作物病情虫情、田间小气候、苗情、墒情等监测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采集及定时自动发送,为做好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预测预报及监测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2022年朱村街获评“一镇一业”增城丝苗米省级专业镇,带动朱村街龙岗村、龙新村、南岗村、丹邱村成功创建“一村一品”增城丝苗米省级专业村。
农业产业设施化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为突破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朱村街持续打好农业翻身仗,强化农业基础研究,通过引进现代设施农业标杆项目以及联合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水平。
一方面,朱村街建设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引进育秧工厂、烘干中心等现代设施农业标杆项目,实现增城区丝苗米产业园100%集中育秧、集中烘干,育秧效率提高25%,有效保障万亩大田育秧需求。其中,烘干中心产能达180吨/批,提高产地烘干机械化水平,解决粮食晾晒损失大、人工成本高、“靠天吃饭”等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粮食干燥环节损失,保障粮食品质,确保粮食丰收到手。
另一方面,朱村街与北大荒农服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万亩高标准水稻示范田,将北大荒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标准种植技术向大湾区延伸,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采取水稻种植全程托管模式,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促进垦地合作。示范田全过程推广应用北大荒水稻种植辅助直行系统、测深施肥、宽窄行插秧、全程叶龄管理等技术,植株群体分布合理,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光合作用率高,有效减轻病害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降低人工劳动量。据介绍,北大荒增城朱村示范田2023年早稻产量800斤/亩,比周边地块增产120斤/亩。2023年晚稻,产业园与北大荒合作托管面积由早稻303亩增长至5050亩。
农业产业园区化 探索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作为中国丝苗米发源地,近年来,朱村街不断深化建设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打造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逐步形成南部发展高科技现代农业、北部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的互动互补发展模式,推动朱村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增城打造乡村振兴引领区提供样本和实例。
其中,朱村街北部的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打造建设了面积近3500亩的连片规模化、标准化、5G精准现代化的增城丝苗米种植基地。该核心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持续完善示范带沿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遇稻里丝苗米展销中心、虫情监测台、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丝苗米稻田公园、七彩澳游世界等新业态、新地标。据统计,核心区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超100万人次。
朱村街南部则有近4500亩的连片耕地资源。目前,朱村街已完成约2600亩土地平整工作和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加快打造无人农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落实排灌渠、排水机耕路等基础配套建设,保证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运输,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朱村街采用“保底租金+股份分红”的方式,在横塱村试点推行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让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的经营,确保村民在经营过程中稳定收益,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除了传统的1500元/亩地租和务工收入,农民还成为该产业项目的“合伙人”,享受到更多的收益。
接下来,朱村街将以丝苗米为主导,联合区属国企增城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辖区超万亩优质农田,围绕丝苗米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文旅等各个环节强链、补链,进一步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化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走进朱村街丹邱村古建筑“游天府”,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抖音平台注册的“云母都丹邱农产品”账号,销售推广丝苗米、优质果蔬等本地农产品。
直播带货是朱村街联农带农机制的创新举措。该街通过在龙新村和丹邱村试点成立村集体农产品销售公司,旨在破解个别村集体无田无地无物业无集体收入难题。
在农业产业融合化方面,除了成立“强村公司”,朱村街还通过深化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和持续引进乡村人才等举措,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其中,在深化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举措中,朱村街同步开展乡村会客厅及周边环境整治、龙新村村道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进一步提升乡村面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串联增城丝苗米文化展馆、白水山森林公园、丝苗米发源地景观、七彩澳游3A级景区等文旅资源,谋划开展全域运营,打造网红打卡路线。2023年,该街接待乡村旅游人数超120万人次。
在引进乡村人才举措中,朱村街充分利用位于该街的增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集聚人才资源,带动乡村人才振兴,吸引莫丽贤、俞新良等乡村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以莫丽贤为例,由其创办的能记家庭农场2023年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举办研学团建超过100场,增加用工岗位20个,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超过600人次,周边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6720元。
近期,朱村街还利用现有职业技术院校电商专业资源,开办“乡村夜校”,持续实施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电商直播带货和农业生产技术为重点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鼓励村民开展电商直播销售农产品,为辖区各村(社区)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