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小楼发挥非遗赋能作用 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23-10-11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历史悠久的何仙姑与挂绿传说、传承文化的仓沮圣庙开笔礼、制作精美的增城传统木雕……近年来,小楼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挖掘保护非遗资源,激活创新非遗工艺,充分发挥非遗赋能作用,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挖掘保护非遗资源

      小楼镇通过线上线下非遗线索征集、实地调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挖掘各村的非遗项目,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并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申报,推动仓沮圣庙开笔礼习俗、盒箩手工艺等成功纳入非遗项目,不断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以来,共申报了11个非遗项目,其中7个非遗项目成功申报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时,小楼镇保护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建成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乌榄文化馆等载体,加快推进何仙姑4A级文化旅游景区、腊圃乡村振兴综合提升项目等建设,为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腊圃虾堆制作技艺、芋仔粒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提供更优质的传承发展环境。

      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氛围上,小楼镇组织召开小楼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座谈会,鼓励支持传承人发挥自身优势,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合力,提高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何仙姑诞文化节日,邀请区民俗专家现场讲解何仙姑民俗文化,现场与群众进行交流互动,增强文化宣传效果,切实提升群众的历史自豪感。

      激活创新非遗工艺

      为推动非遗项目创新发展,小楼镇提高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作能力,并充分捕捉非遗受众的兴趣、审美偏好、价值取向和消费能力等个性化特征,推动乌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乌榄文化馆为展示基地,推动红色文化、时代特征、特色文化融入榄雕作品,推进非遗与时代更加共融,创作出符合受众审美偏好、能引起受众精神和情感共鸣的非遗作品。

      此外,进一步推动非遗技艺产业化应用,支持正旭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荔枝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生产线,年带动荔枝销售7万斤,荔枝酒年产值约200万元。鼓励盒箩手工艺适应时代需求,积极拓展盒箩造型,编织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等多用途盒箩,提高手工艺品适用性。重视非遗内容深耕细作,强化内容运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重视人文表达,全力打造何仙姑4A级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仙姑家祠(豆腐坊)、道仙阁、创越仙山(丛林穿越)等何仙姑核心文化设施,加强对非遗项目人物故事、项目渊源、价值、观念和仪规等内涵的挖掘与传播。推动建立北园绿荔枝育苗基地,培育更优质的北园绿荔枝苗种,以强化北园挂绿荔枝的传说非遗活化效用。

      筑牢非遗传承精神

      小楼镇积极提升非遗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非遗项目的奇特性、趣味性等特征,联合南方日报开展最喜欢经典美食评选,推广展示腊圃虾堆、庙潭芋仔粒等非遗美食;组织开展非遗“体验官”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群众转发分享活动至朋友圈,获取参加非遗交流展示活动资格。通过非遗话题制造、非遗巡展等形式,变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鼓励用户通过“非遗+直播”“非遗VLOG”“非遗推文”等形式创造更多的可能。

      为强化非遗宣传效能,该镇依托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分别开展“全国百项非遗进企业”“全国百项非遗进景区”“全国百项非遗进荔枝果园”活动,来自全国的十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齐聚小楼一起展示非遗技艺、交流非遗故事、制作非遗美食,实现由“蹭流量”向“制造流量”转变,提升非遗传播效能。今年以来在“今日小楼”微信公众号设置历史文化专栏,邀请区融媒体中心对该镇江坳村的盒箩手工艺、北园挂绿荔枝的传说等非遗项目进行专题报道,共报道非遗文化专访、历史文化专栏11篇。

      小楼镇还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指导正旭产业园举办2023年正旭荔枝文化旅游节,推进荔枝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联农带农作用,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扬增城迟菜心民俗、邓山打榄习俗等非遗精神,成功举办增城区十七届菜心美食节、第二届小楼邓山打榄文化旅游节,推动乡村产业旅游快速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