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项目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问题一:镇村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一、产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狭窄
镇村产业项目建设面临资金筹措难题,主要表现为融资途径单一且缺乏灵活性。多数镇村在产业升级建设中,过度依赖村集体自筹和银行贷款,难以满足项目大规模、长期性的资金需求。仅少数镇村有效利用社会资本,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筹措的压力。
对策建议:用好多元化金融工具,拓宽产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
(一)用好涉农性信贷资源。支持政策性银行以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整合财政补助作为项目资本金,合规有效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入。统筹谋划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参与现代设施农业项目设施。
(二)用活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的核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特色产业引导基金提供稳定资金源,增强镇村产业项目发展资金支持。加强强村公司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影响力强的乡村振兴项目。
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缺乏融资来源
目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融资主要依赖专项债和财政资金支持。在调研走访珠三角地区某市的15个省级典型村中,除少数例外,几乎所有村集体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资金都依赖专项债和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其中有9个村占比接近100%。由于项目公益性强、经济收益有限,导致社会资本参与不足。
对策建议:创新“公益性+经营性”融资模式。
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打造“人居环境+”融资模式,将农村路网和农村设施等公益性项目与周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收益项目整体打包立项,通过项目“肥瘦搭配”,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经营性”一体化项目融资方式,弥补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缺乏融资来源的问题。
问题二:镇村项目同质化
镇村项目发展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加之运营风险管理难度大、盈利回报机制尚不明确等多重因素,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风险考量,无法发放贷款。调研发现,珠三角地区某市多个镇村均涉足文旅开发项目,且运营模式相似,差异化不明显,使得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同类项目的回报前景持谨慎态度。
对策建议:引导项目多元并进,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一)各镇街科学规划镇村产业项目发展,加强产业项目的特色布局与管理,引导项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做好区域内同类项目的关系协调,实现项目联动发展,避免陷入不良竞争。
(二)建立特色产业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例如,构建“农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融合模式,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项目,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品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