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共同探索城乡融合之路
专家:孙九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衍庆,广东省城乡规划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工;陈晓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广东社会治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一、孙九霞:文旅发展驱动城乡融合的理论效能
(一)社会发展主体视角:文旅场景下城乡多元主体的有机融合
城乡融合归根结底是人的融合。乡村地区的文旅发展带动了世居者、旅居者、移居者等多元主体的在地集聚,为不同主体提供了包容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同于其他类型人口流动所带动的城乡融合模式,文旅发展所引致的人口流动和集聚是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以保留和延续乡村性为前提,兼具自我体验的满足和现代生活的反思。在此过程中,乡村被提至与城市同等重要的地位,城乡间超越二元对立,发展成双向融合的城乡共同体关系。这种超越地域空间限制、多元主体松散联结的“多元一体”社会形态可谓之“后地方共同体”。后地方共同体既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城乡融合旨在实现的目标,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内在机制。
(二)社会组织结构视角:文旅场景下城乡生产与生活的互构融合
迥异于其他产业所带动的城乡融合模式,文旅发展不仅融合了个体或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融合了城市与乡村的生产与生活,将二者嵌入新型城乡关系网络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社会形态。在此过程中,县域成为城乡之间生产融合和生活融合的关键集聚区和实在接合点。由此,“双生论”理论框架为如何统筹城乡融合、类型化分析城乡关系新形态等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三)社会发展动力视角:文旅场景下城乡文化与经济的创新融合
从社会发展动力的视角看,城乡融合终将进入以文化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有别于将文化作为“无生命”的商品加以出售,文旅发展不仅唤醒和赋予文化以生命,也借助文化实践营造着地方风格,“筑巢引凤”般地吸引和聚集创意人才,继而由内而外地驱动乡村焕发新生机,和谐地嵌合进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
二、邱衍庆:三方持续发力推助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实现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层面、六大要点。一个层面是处理好城乡关系,这包括城乡空间融合、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三大要点。另一个层面是解决好乡村发展问题,这包括乡村产业多元化、镇村有效治理和农民共同富裕三大要点。我觉得要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协同融合发展能力
其一,对接国家、立足广东,直接聚焦“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促进三大重点战略深度融合,形成综合性、集成化的战略体系。
其二,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精准施策,集聚要素,以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功能互促,同时提高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引导有条件的大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县城延伸,加快促进“市—县—镇—村”联动发展。
其三,推深做实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依托城乡优势农文旅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点围绕岭南文化、美食文化等,打造区域文旅特色品牌,培育文旅经济“新亮点”。
(二)促进区域功能破茧提级
其一,要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统筹行政区和经济功能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功能分区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释放核心区功能的潜力空间,形成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极核支撑,全面强化城市医疗、教育、文化等复合功能。
其二,要加快优化都市圈核心区功能布局,以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为抓手,优化方式、织密网络、畅通机制,有效增强都市圈空间连接性贯通性,辐射带动周边邻接区域发展和功能升级,做好“强心壮圈带群协域”文章。
其三,要加强更新模式统筹,着眼超大城市一盘棋,做到精准施策,加强更新资源统筹,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核心与边缘,优化开发时序,强化中心城区的服务辐射、溢出带动作用,实现功能互补、产业延伸和服务配套,促进产城融合、板块联动。
(三)推动要素支撑与政策保障
其一,促进生产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不断拓展城乡合作空间。各大中城市应充分认识到资源要素是支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深度激发如广州等中心城市市场活力,高标准合作构建高效规范、充分开发、公平竞争的区域统一大市场,破解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难题,打通阻碍要素流动的关键堵点,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循环畅通,充分推动资源利用合理化、高效化。
其二,各城市应以“制度共建”为牵引,不断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区域共商沟通制度,全面加强沟通力度。并加快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管理工作机制。
三、陈晓运: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海大青年展现青春力量
陈晓运教授在“百千万工程”专题辅导报告会上带来了精彩的专题辅导。陈教授以《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为主题,从战略意义、政策部署、方法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报告中,陈教授引用了大量数据和案例,真实呈现了广东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现状,让海大青年深刻认识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陈晓运教授指出,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迫在眉睫,青年学子要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主动承担起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积极投身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