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城乡等值理念下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2024-08-06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字号: 分享

      作者:叶红,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马慧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佳,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生态有机体,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二者只有共同发展,彼此促进,才能够相互支撑。当前,同样正处于从信息化时代进入移动互联和智能化时代,远程分散的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顺畅交流互动成为可能。乡村将在更大范围内创造出与城市一样的经济社会价值,未来完全有可能成功实现城乡等值化。

      一、解构城乡等值

      “城乡等值理念”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德国,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当时,城市发展主要采用以城市为中心的规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乡村发展。逐渐地,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病显露,如城市交通膨胀、人口就业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解决这些问题,德国巴伐利亚州最早探索城乡等值建设,主要通过土地整理、设施匹配、乡村产业创新、制度赋能等措施实现城乡居民生活价值的等值化。

      城乡等值一般是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等值化,首先是要保留农村现有特色,稳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等生活质量。城市化发展过快,乡村发展脚步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等值化发展关键不是让城市停下发展脚步来等待乡村发展,而是向乡村地区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大力鼓励和支持乡村各方面水平的提 高。只有补齐了乡村这块短板,城乡等值才会变得有意义。

      我国以农业大国著称,关于乡村发展的探索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过。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城乡要素流通更为紧密,城乡融合发展势不可挡。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与当时社会的现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连的,与此同时,它也与农村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相对应,更是对当时城市发展压力的缓解。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实现城乡等值化发展需要解决一些难题,走可持续发展路径。首先,要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道路、桥梁、饮水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乡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应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最后,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入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改促产,引领乡村与城市等值化发展。

      (一)全面深化乡村改革,实现城乡机制等值化,营造城乡等值氛围 

      乡村振兴,最关键在于实现城乡等值化发展,要靠改革创新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构建农村振兴新体制、新机制。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下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探索农村闲置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如利用闲置屋顶铺设美观实用的太阳能光伏板,既环保又能获得收益。此外,也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必须清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逐步改变农村要素净流出的局面。具体而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此外,应该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城乡发展融合得更加紧密。

      (二)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科技创新高效振兴乡村,实现城乡服务设施均等配置 

      创新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发挥数字智能引领作用,以解决集中式高效种植、解放乡村劳动力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实施。为了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还需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乡村人才队伍,培养新型农民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人才平等对流,在创业生产、生活服务、贷款、技术等方面给予精准帮扶,提供对应的配套服务政策,鼓励社会精英在乡村作为,建立灵活机动的激励政策,支持城乡间各类人才交流,可利用节假日和方便时间服务乡村;返乡人才引进来后,继续探索人才管理制度,以项目合作、产业发展凝聚人才。

      (三)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三产联动创新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要素等值流转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以改促产,实现农业产业生产链各种要素的高效配置。政府出面干预粮食产量高效、稳步增长,确保粮价合理稳定,严守国家粮食关。对符合促进乡村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补贴政策,开通城乡企业互通的绿色通道,促进资本要素在城乡间实现等值、便捷、快速流转,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发展的模式,促进城乡资本要素在城乡间流动,实现资本要素在城乡间等值的流转。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抓共管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尤其要注重农民精神面貌的提升”。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弘扬主旋律,传承乡村传统技艺、民俗风情、风土人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乡村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更需要注重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乡村旅游和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大力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参与专业化集体性经营项目,比如新能源利用开发项目。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构建“互联网+”精准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

      (四)加强乡村生态建设,以生态融合激发乡村价值活力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构建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促机制,形成绿色金山模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改革,推进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健全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制度及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机制。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