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 | 吴志才:民宿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
(作者 吴志才 系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广州市增城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家,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24广东民宿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大湾区文旅民宿高峰论坛于2024年1月12日下午在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2529号工美港艺博中心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吴志才教授主题演讲。
吴志才教授作了题为民宿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主旨演讲。他首先通过梳理民宿的发展历程,总结得出目前民宿的几种类型,并提出民宿要作为美好生活的赋能者、乡村价值的缔造者、城乡融合的力行者等,民宿的价值也关乎主人的生意、百姓的生计、游客的生活、产业的生态,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目前民宿的困境,如何找到民宿的出路?在吴志才教授看来,民宿产业跳出民宿做好民宿,以民宿发展为纽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出“核心驱动、示范带动、区域联动、平台推动”的新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 高质量发展。
1、 民宿+:一间房的温度
发展“民宿+”业态,要关注一间房的温度。一间民宿就是一道风景,一次驻足就是一次旅行。所以,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以特色比高低、以文化论输赢。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把握本土特色,深挖文化,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宿的高质量发展。
2、 +民宿:一条链的宽度
拓展“+民宿”板块,不断拓宽一条链的宽度,要做到出形象、出亮点、出效益。打造具有当地乡村文化元素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如四会古邑碧道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封开贺江省际廊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借助“乡村+农文旅”的形式,打造文旅品牌吸引流量,形成爆点;民宿产业是综合产业,涉及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农业等多个领域,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民宿振兴理念,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设第六产业现代产业园。尤其要推动农业产业+民宿文旅的发展,依据农业产业“两端延伸”模型,让中端种植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最终形成链接线-民生点-产业面的民宿发展格局。
3、 +民宿+:一区域的广度
发展“+民宿+”业态,扩大一区域的广度,要依托“大山经济”的振兴,将其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推动文旅融合,夯实绿色发展。一是要“上山”,即在“核”上树立品牌,借助景观优势打造休闲观光点,形成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二是要“下山”,即在“带”上构建产业,发挥土地优势,形成沿山文化旅游产业带;三是要“环山”,在“区”上振兴乡村,释放山地效应,带动乡村振兴,形成环山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南昆山民宿为例,一方面进行品牌提升,打造龙门客栈等优势品牌,分类施策,由协会组织统筹管理;另一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在规范管理、扶持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以此把握环南昆山-罗浮山产业带的规划和发展。
4、民宿×:一网络的力度
打造“民宿×”业态,加大一网络的力度,要形成乡村公共支撑网,完善由乡村治理网、公共体系网、基础设施网组成的老三件公共体系,建立健全由乡村运营网、数字乡村网、人才下乡网组成的新三件公共体系。乡村运营网的搭建需要构建“资金-产业-运营-治理”共享的全域运营生态模型,打造乡村振兴生态圈。数字乡村网通过把实验室建在乡村大地上、数字游民等方式来实现。人才下乡网可以通过文化小院,即“专家-学生-乡村”的链接不断构建。公共设施网则需要完善由绿道、碧道、南粤古驿道、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组成的“三道一径”,使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综合性廊道。最终形成具备十大民宿产业集聚区与区域性民宿品牌的民宿集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