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瓜岭乡村振兴会客厅获评国家级荣誉

    2024-09-04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专题交流展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活动公布了2023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评选结果,我区瓜岭乡村振兴会客厅获评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类),成为广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项目。

      瓜岭乡村振兴会客厅项目(以下简称“瓜岭项目”)是增城农投集团打造的增城乡村会客厅项目之一,由集团下属子公司广州瓜岭侨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该项目坐落于中国传统村落瓜岭村,以全域统筹为指导,通过活化利用乡村闲置房屋资源,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成功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整村统筹

      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据介绍,瓜岭项目充分挖掘村内历史建筑(如公祠、碉楼、私塾、民居等)、传统街道空间、良好的水乡自然景观、成片老龄荔枝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和有效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有序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在有形资源方面,瓜岭项目从整村资源摸查、规划梳理,到每栋房屋测量测绘、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从全村域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到每栋建筑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的建筑方案设计;从逐栋专业修缮到每栋特色装修,将闲置的旧厂房、旧祠堂、旧民居打造成文创产业园、非遗街区和高端民宿。

      目前,该项目已打造“1中心1园区2片区”文旅融合活动场景,分别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园区、精品民宿休闲片区以及文创集聚片区,全方位打造游在瓜岭、食在瓜岭、住在瓜岭、品味瓜岭的文旅融合新典范。

      引资引智

      为乡村注入新动能

      为激发乡村振兴注新活力,瓜岭项目充分吸引资本、人才、智力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引入广州吾乡美地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体策划、投资和运营,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设计、运营、市场、品牌和营销等优势,整合民宿、研学和农文旅业态项目,保证项目品位和品质。

      同时,项目积极推进建筑大师工作室、市民宿协会、市电影协会等协会组织和文创团队等落户瓜岭村。不断引进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团队,让增城非遗技艺在瓜岭村全面活化。截至目前,瓜岭项目已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广州榄雕(增城),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舞貔貅,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灰雕、剪纸、篆刻、澳海老土豉油制作技艺,增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项;签约市级传承人1位、区级传承人13位,初步形成非遗文创开发示范点和文创产业聚集区。

      截至2024年上半年,瓜岭村累计接待各界团体150余个、8000余人次,开展剪纸、扎染、醒狮、龙舟、花灯、灰塑等非遗传承体验活动40余场,参与非遗传承体验活动的青少年及亲子家庭1200余人次,充分展现了瓜岭乡村振兴会客厅在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村企融合

      打造“6+”瓜岭模式

      “村企融合互促,多元增收,让人民群众富起来,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不征不拆、微改造模式,将破旧住宅转变为精品民宿和文创工作室,为乡村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村民在项目的带动下,利用现有富余房屋和土地,经营民宿,民家乐和农副产品售卖,形成产业链,营造与项目互利共生的良性市场,获得可观收入。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增加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据统计,项目启动以来,共盘活古村老旧房子、宅基地、村集体用地1万多平方米,每年创造村集体收入逾百万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100个。

      瓜岭乡村振兴会客厅的成功实践,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当前,项目正抢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契机,积极探索乡村产业赋能模式,创建瓜岭乡村振兴赋能中心,计划通过“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村”多方联合互动模式,基于瓜岭会客厅扎实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各类配套场景空间,针对驻村企业、双创团队、社区居民等群体,分别从“金融、教育、文化、科技、智力”五大维度开展赋能,促进方针政策、市场资源和专业智力的深度融合,为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为创业创新项目落户乡村、为乡村振兴事业全面高水平开展,打造“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和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广东省、市、县各级可复制的赋能模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