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盛夏田园好“丰”景增城区4933.3公顷早稻开镰收割

    2024-07-16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盛夏7月,是稻谷飘香的季节,我区的早造水稻已进入收割阶段,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晾晒稻谷,一幅和美乡村的丰收景象图徐徐展开。据了解,今年全区早造水稻种植约4933.3公顷,预计亩产可达351公斤,较往年增产约2%。

      机械化收割  降本提效促增收

      在派潭镇大埔村,农户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将一簇簇早稻尽收其中。据种粮大户熊志鹏介绍,今年他在大埔村、拖罗村和黄洞村种植早稻面积约66.7公顷。为了抓紧完成收割早稻的任务,他全程机械化作业,还同步开始准备晚稻的育秧工作。“现在种粮大户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不用机械根本忙不过来。两台收割机,一天就可以完成约10公顷的收割任务,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熊志鹏表示。

      “目前荔城街农业生产机械化覆盖率约为85%,机耕、耙田、收割和打药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在荔城街陈桥头村,两台现代化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同时进行,收好的稻谷通过货车进行转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据荔城街规划建设办工作人员朱旭聪介绍,近年来,荔城街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创新推广传统生产要素与新技术相结合,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集中力量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今年荔城街培育早造种粮大户29户,种植面积达209.3公顷。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在今年早稻种植期间,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水稻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粮食生产农技服务轻骑兵深入村社和企业,推广良种良机良法,指导农户和农业企业做好洪涝、台风等恶劣灾害防范工作和病虫害防控措施。与此同时,实施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补贴,指导水稻种植户应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实现科学治虫防病,农药使用减量增效,促进粮食丰收。

      技术指导到田头  服务一线保丰收

      走在中新镇濠迳村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金灿灿的稻田连片铺开,极具视觉效果。走近一看,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阳光下随风摆动,空气中充盈着稻谷散发的诱人芳香,向外界传递着丰收的讯息。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大片大片的水稻被卷进收割机里,被搅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排出,仅十来分钟,一亩水稻就收割完成,田间留下一排排整齐的收获印记。随后,收割机的输送管把成熟饱满的稻谷卸载到车里,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中新镇降雨频繁,较常年同期偏多,镇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水稻收割工作顺利进行。据统计,全镇今年上半年共种植早稻面积约300公顷,以优质、高产、高抗品种的丝苗米为主,预计7月下旬,收割工作将基本完成,随后开始备耕晚造水稻,为下一季的丰收做好准备。

      “今年我种植了约16.6公顷早稻,产量还算理想,亩产大约300到350公斤。”陈桥头村的种粮大户陈尹淦是荔城街今年最早进行早稻收割的种粮大户之一,前期雨水过多,刚种下的禾苗有部分倒伏,他在荔城街农办的指导下,适时补种水稻,及时做好田间管理措施,保障了今年的产量。

      今年龙舟水期间,我区降雨频繁。对此,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为农户“保驾护航”。该局第一时间组织7个救灾复产工作组、15支农技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各镇街农业生产一线,指导农业企业、农户抓好农作物灾后复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及时制定并发布相关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紧急通知等文件,为农户和农业企业做好粮食等农作物防灾减灾复产提供具体详细的应对措施,指导农户积极做好狂风暴雨后恢复生产工作。

      此外,为助力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尽快恢复生产,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开展勘验定损。督促承保机构统筹机构资源,组织一线力量深入现场查勘定损,畅通理赔绿色通道,快速查勘定损;要求机构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理赔手续,规范赔付标准,加快理赔进度,切实提高理赔效率,确保保险赔款及时到位。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镇街指导农户抓紧抢收早稻,组织收割机安全开展收割服务,加快收割进度,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及早部署晚造粮食生产工作,指导及早开展整地、办田等各项备耕工作,指导种苗场提前育好种苗,保障晚造秧苗供应,力争晚稻在8月10日前插完秧,并加强生产技术指导,贯彻落实强粮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发展水稻种植,努力稳定晚稻种植面积,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晚造粮食生产安全。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