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24-06-05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绿意,于天地间流淌;碧水,在城市里荡漾……夏日的增城,天空湛蓝,群鸟翔集,一派和谐自然风光。

      与美丽风光相印证的则是增城生态环境保护的答卷:今年1-5月,全区优良天数达标率97.1%,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大墩和增江口2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优于国家和省考核目标1个水质类别;麒麟咀省考断面平均水质为Ⅱ类,达到省考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示范创建实现突破,2023年获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增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237.png

    增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白云已成常态(资料图片)        池光胜/摄

      坚持生态优先 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昔日机械轰鸣的采石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四方游客的欢笑声,从废弃矿山“蝶变”生态旅游胜地……派潭镇高滩村高龙采石场“复绿生金”,成为增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20世纪,为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派潭镇高滩村高龙采石场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生态问题:石山被掏空、地表裸露、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2015年,派潭镇引进广东省森海投资控股集团参与废弃采石坑综合修复利用,通过“灾害源头治理-生态风险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产业化开发”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对高龙石场进行生态修复,并打造成森林海休闲旅游度假区。

      2023年,森林海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4亿元,贡献税收30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岗位150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岗位5000多人,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增城乡村振兴新名片。森林海生态修复案例先后被列入广东省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试点、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增城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通过制定印发《增城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推进第八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工作,目前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批“小而美”、卓有成效的“两山”实践案例。如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增江画廊串起生态节点联动滨水文旅经济带;朱村街通过“生态+科技+培优+品牌”,打造丝苗米金色产业链;派潭镇上九陂村以白水寨瀑布赋能文旅,将乡村闲置资源转变成“万家旅舍”,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共赢,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为破解“两山”转化制度约束,增城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绿水青山”守护制度方面,以大湾区唯一的林长制试点单位为契机,提出产业林长制,建立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以及“河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在环境治理管护模式方面,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管理模式被评为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在城乡融合方面,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整合村集体资源性资产量化折算入股,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多元入市,该模式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百佳案例,被“中国改革报”刊登推广。增城还设立了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

      厚植发展优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增城多方发力,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让蓝天常在。增城聚焦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大气污染问题,以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为主攻方向综合施策。开展地毯式、全覆盖、精细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开展加油站专项排查整治,已推进全区44家省重点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实现13个镇街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全覆盖,督促落实“一站一策;持续推进重点企业分级管理和全过程深度治理;强化燃气锅炉和剩余生物质锅炉日常监管执法;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展遥感监测、黑烟车电子抓拍、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常态化开展在建施工工地监督巡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六个100%”;精准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让碧水长清。坚持统筹兼顾和重点突出,完善监测网络和考核体系,聚焦入河排污口、农污设施等薄弱环节,全面摸底控源,确保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厉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增城区珠江水系整治工作;建立完善地表水考核机制,将172条河涌、23个重要湖库、229个断面纳入水质监测范围;落实落细地表水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检查监测;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深化东江北干流流域共管共治。

      让净土常在。增城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思路,保障全年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制度;积极构建“无废城市”,在全领域、各行业广泛开展“无废细胞”培育工作,已指导创建8个领域“无废细胞”家数共计110家;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监管;加强耕地污染修复,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到位率100%。

      服务绿色发展  着力推动环评工作提质增效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增城生态环境部门以推动环评服务提质增效为切入口,从优化服务政策、提前介入指导、提高环评审批效能等方面持续优化环评服务,助力绿色发展。

      优化服务,开通绿色通道。通过采取上门服务、靠前服务、现场服务、主动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开展技术审查、现场踏勘等工作,加大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力度,2024年1-5月审批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04个,落实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备案69个。积极推进环评和排污许可审批联动改革,实施“同步申请、同步审核、同步办结”联审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同时进行环评和排污许可申报。2024年1-5月,已指导18家企业同步取得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证,有效破解企业反复提交审批资料难点,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提前介入,“把脉”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实施清单式管理模式,累计建立增城区379个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账,为重大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实行专人对接,逐个进行项目概况研判与环评等级评定,主动为企业提供环评业务指导,及时掌握项目进展,解决环评手续办理困难。主动服务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推动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纺织服装时尚产业示范基地、仙村生物医药园区等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编制工作。

      提高效能,优化环评管理。精简环评审批前置条件,取消无法律依据和不必要的受理材料,将初审意见或技术评审,改由内部程序办理,严格按照市统一的环评文件审批工作指引、环评文件审批全流程服务指南开展审批工作,持续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法定规划和环境准入条件等前提下,对具备基本条件的项目,申报材料存在非原则性问题、短期内能补正的,实行环评“容缺”受理,并承诺3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和技术评估时间)内完成环评文件审批,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流程,提高环评审批效能。

      下一步,增城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打造山水城相融、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美丽中国建设典型范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