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坚持以农为基、以文赋能、以旅兴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农文旅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04-03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举办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大会、成功创建森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派潭“村晚”和“朱村大舞台”相继火热上演……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增城坚持以农为基、以文赋能、以旅兴商的发展理念,走深走实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不断为增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农业功能特点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当前,正值春耕时节,行走在增城乡村的田间地头,尽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在朱村街的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操作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为今年增城丝苗米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城丝苗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增城土特产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众多,历来享有“荔枝之乡”和“中国丝苗米之乡”等美誉。目前,我区共有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

      如何发挥土特产资源丰富优势,为乡村传统产业赋能,激发新活力,实现产业振兴?增城用多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就是激活蕴含其中的“土特产”密码,让“土特产”的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增城聚焦农业功能特点,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强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产业发展平台和项目的整合,形成梯次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019年,增城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的理念,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创建了增城仙进奉荔枝、增城迟菜心、幸福田园蔬菜、增城丝苗米、特色水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主要农业镇、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粮、菜、果)全覆盖。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了全区农业发展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的变革,发展了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研发,补齐了产业链的短板。”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大力提升增城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我区借助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建设重大机遇,创新以数字化营销、精准化推送为核心的农产品销售体系,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进行业务变革、商业创新,变“农产品”为“果品”“礼品”并向“金融产品”“文创产品”蝶变,丝苗米、迟菜心、荔枝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110亿元。

      特色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为此,增城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思路,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丝苗米产业,规划建设种业研发中心,建成全省领先的丝苗米现代化育秧工厂,实现“种子、育秧、管护、烘干、销售”五位一体,推动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生态畜禽等4条都市农业产业链全链条升级,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8家,创建了广东岭南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城荔枝),实现优势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向“集群发展”转型,推动增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厚植千年文化底蕴  谱写以文兴城新篇章

      有各具本村特色的歌舞、小品、魔术、模仿秀,有伴随着主题曲《吾乡派潭》的渔灯游行,还有璀璨绚烂的大型烟火会……派潭“村晚”现场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景。自2023年8月13日派潭镇“我要上村晚,我爱我派潭”文化活动启动以来,该镇各村上下欢天喜地共同筹备,集中展示各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截至目前,该活动线上线下浏览量超过1亿人次。

      派潭“村晚”是我区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增城通过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文化底蕴,编织人间烟火与诗意,荟萃城市创新与活力,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高辨识度城市形象,高质量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一方面,增城用诗歌讲好增城故事、传播增城故事,将增城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诗词创作高地、思想文化高地。先后举办“2022湾区诗会·诗意增城”、“诗意增城”诗歌音乐晚会、“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全国著名诗人走进增城”、“诗赞荔乡”诗词大赛、“东荡子诗歌奖”颁奖典礼等诗歌活动,引进“十大诗人”落户增城,出版了《当代诗人笔下的增城》和《发现增城美》等一系列诗歌作品,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诗意文化环境。

      另一方面,增城立足于独特的历史文化,深挖崔与之、湛若水、何仙姑等文化名人事迹,加强对他们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开展与之相关的学习研究,进一步推动文化名人与文创、文旅融合发展,将其打造成重要的文化名片。以湛若水为例,我区在2022年启动甘泉文化工程,从多方面系统推进甘泉文化工程建设;通过短视频等形式邀请“名家解读湛甘泉”,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启动了一代大儒湛甘泉纪录片剧本创作及实地拍摄等工作;大力推动甘泉文化纳入广州东部枢纽规划,与属地高校联动推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成立甘泉文化研究中心,探索推动市一级甘泉文化研究会成立,进一步擦亮甘泉文化名片。

      与此同时,让更多的影视资本、技术、人才在增城汇聚,成就价值与梦想。增城深耕影视产业,通过建设广州市(增城)影视产业孵化基地、出版《广州市增城区影视拍摄服务指南》、出台《增城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增城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修订版)》等影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成立增城区影视文化协会等一系列举措,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推进“一平台三基地”高质量建设,加快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影视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据了解,目前已引进影视类公司及工作室500余家;成功举办第23届全国院线影片推介会、2023广东电影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峰会、华语电影嘉年华、华语电影高峰论坛等影响力较大的电影活动。

      此外,增城还紧密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点等,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持续开展文艺汇演、朗诵会、音乐会、民俗讲座等活动,先后推出“好书相约”“诗想者”“学海艺谈”等文化活动品牌,相继引进2023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2023粤港澳大湾区铁人三项赛等大型赛事,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深挖自然禀赋资源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增城素有广州“绿肺”、珠三角“翡翠绿洲”的美誉。前些年,增城引入森林海项目,完成总投资7000万元,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历史遗留下来约600亩高龙石场废弃矿坑进行14项生态系统修复,实现地质灾害零风险,生态群落100%覆盖,形成144公顷“河湖岸林田园”自然森海,打造了集高端温泉酒店、七星级房车营地、嬉水乐园等多种休闲业态,并在2023年3月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广东省新增的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广州市该轮创建唯一入选的单位。

      派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森林海废弃矿坑综合修复利用项目作为广州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新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模式,推动历史遗留矿坑湖“生态包袱”向“美丽资源”转化,形成了矿山生态修复及产业化经营的广州经验,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据统计,2023年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2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岗位1500多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5000多个。

      这是我区深挖禀赋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增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一盘棋”的总思路,立足全区山、林、水、泉生态资源禀赋,将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全过程,擦亮了全域生态底色,形成“一廊一环三轴两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12个,推动森林海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978电影小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锦绣香江温泉城获评为广东省文化主题旅游饭店(银鼎级);建成民宿200多家,精品民宿约30家,其中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3家(广州第一),广州市红棉民宿6家;打造了亲子研学田园之旅、“骑遇增城 骑乐无穷”绿道精品骑行、广州热电力与珠江钢琴工业之旅等一批全国、省级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亲子研学田园之旅”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是广州市唯一入选线路。“骑遇增城 骑乐无穷”绿道骑行路线入选2023中国户外运动精品骑行路线,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路线。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