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依托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农业、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拓展“好看、好吃、好玩”的都市现代农业多种功能

    2024-01-23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日前,首届广东乡村休闲产业大会在增城成功举行。会上,我区向全省各地推介了增城乡村休闲资源情况及经验做法,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近年来,增城依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农业、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充分挖掘和拓展“好看、好吃、好玩”的都市现代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增城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统计,2023年,增城休闲农业总投资4.4亿元,经营面积4.6万亩,带动农户2万户,年接待超10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3.9亿元。目前,全区累计创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落户广东首个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派潭镇上九陂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增江街大埔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增城亲子研学田园之旅”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增城区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坚持规划引领  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先行。我区强化规划引领,着力做好空间布局、城市定位、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按照高标准、高品质要求,全方位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

      在空间布局上,我区实施“中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将北部800多平方公里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区,限制制造业发展,将增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后花园。

      在城市定位上,我区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平台,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充分整合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大湾区北部生态农文旅合作区,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型旅游经济先行探索区。

      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我区出台增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构建“三纵两横多节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提出建立生态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家级城乡融合建设的“增城样板”。

      坚持一产当家  有效拓展发展空间

      为推动“小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我区以农业为基础,始终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作为发展休闲农业的底线,聚焦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迟菜心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展生产活动和开发休闲产品,跳出传统生产理念,强调环境、知识、健康、美学、文化等元素融合,突出自然生态,体现乡土气息,创建了增城丝苗米、仙进奉荔枝、增城迟菜心等5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与此同时,我区初具规模打造了丝苗米、荔枝、迟菜心等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丝苗米、荔枝、迟菜心等五大产业“生产+加工+旅游+营销”全产业链开发,通过第一产业的坚实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集聚能力提升,在实现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的同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变农业生产基地为旅游基地,变农产品为“后备箱”“伴手礼”等旅游产品,有效拓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及增值增效空间,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特色化发展

      为顺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我区立足当地特色资源,跳出“有什么、给什么”的传统思维,以“需什么、供什么”为小切口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打造仙村荔枝小镇、岭南地域特点客家文化风情特色村落大埔围村、仙湖农耕文化基地等一批休闲农业旅游基地;选育改良出适合大湾区消费者口感的“增科新选丝苗1号”,研发培育出网纹瓜、蓝莓、阳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休闲农业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重点推进“亲子研学田园之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时光穗道”系列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乡村花园、采摘乐园、观光农园、家庭农场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一村一韵,一带一景”,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坚持风貌整治  提供舒心休闲环境

      去年,经农业农村部评定,我区派潭镇上九陂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近年来,我们上九陂村通过打造民宿、采摘园、生态观光农业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掀起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派潭镇上九陂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建忠表示,今年上九陂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绘制了湾区民宿第一村的发展蓝图,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努力把上九陂村打造成全省“百千万工程”示范村。

      上九陂村是我区全面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之一。近年来,我区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整合散状分布的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串珠成链,以“运营乡村”的思路,推动建立“政府+国企+民企+村集体”的示范带运营联盟共建乡村品牌,确保休闲农业体系与乡村特色文化一致;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加强圩镇历史文化遗存、景观风貌保护,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改造提升旧民居、旧街巷,加强乡村古树名木保护,守护人民乡愁记忆,推动和美乡村的多元价值转化为休闲农业发展动力。

      截至目前,我区引导农户利用“四旁”(村旁、渠旁、路旁、屋旁)因地制宜建设“三园”(花园、果园、菜园)4383个,累计完成农房微改造6177户,巩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村”建设成果,累计创建省定美丽宜居村262个、特色精品村67个,以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促和美乡村“颜值”提升,和美乡村建设促产业经济新增长,构建和美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良性互促的新局面。

      坚持三产融合 释放农业多重价值

      强化产业融合,释放多重价值。我区依托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农业+”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民宿”经济、文化娱乐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白水寨创建国家级5A景区,成功打造派潭生命健康小镇、仙村荔枝小镇、正果老街、增城丝苗米博物馆等一批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和创鲜番石榴等36个农业公园。

      其中,朱村街依托独特的丝苗米发源地文化、生态优良的万亩稻田、七彩澳游旅游度假区,打造稻田公园,发展“大地艺术季”“稻田之夜”等文化新业态,提升都市消费人群的下乡体验,年接待人数超120万人次,有效增加乡村经济活力。

      此外,为了带动农民增收,我区探索社会资本、村集体和村民合作共赢的模式,由村民提供租地,将村内所有公共资源、经营行为交由企业统筹,整合村内土地建成研学产业基地等现代农业载体,打造出以“结对联农,研旅结合”为核心的农研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农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直接经营、参与创业、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就近就业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增城乡村环境优美,吸引市民游客骑行游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