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加强重点任务攻坚 擦亮增城改革品牌——2023年增城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24-01-22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时间,是衡量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从经济到民生,改革措施能大幅降低成本,激发全社会活力。显而易见的便是,重大平台建设,发展承载力得到大大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提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企业降本增效,有助于提升竞争力;民众获得感满满,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具体到增城——

      一天,便可实现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办齐项目五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实现广州市首宗产业项目“五证联发”。

      两周,符合报装条件的申请人可“掌上”办好居民自用充电桩报装证明和充电桩接电申请等2项关联业务,开创全省“居民自用充电桩报装”定制服务掌上办服务。

      两个月,继颁发全省首宗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后,再次率先实现首宗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

      半年,广州东部中心(增城为重要承载区)从高水平规划建设转入高水平建设阶段,让人满怀期待。

      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均离不开持续推动改革创新。2023年,增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发挥党委统筹抓总作用,区委“一把手”谋改革抓改革,充分用好改革赋能“关键一招”,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东部中心为主抓手,加强改革重点任务攻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增城改革品牌越擦越亮。

      聚焦重大平台建设  强化改革赋能

      “大平台承载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去年,广州市委赋予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多种优势叠加,增城迎来发展黄金期。立足新阶段,增城抢抓机遇,聚焦重大平台建设,强化改革赋能。

      推动东部中心赋能升级。推动完善总体规划文件,建立支持政策清单,推动东部中心上升为全市重大平台。探索边规划边建设模式,创新开展土地整备,实施临江片区“工改工”。

      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扩量增效。构建“交通+物流+产业”运产贸一体化发展格局,首次开通中欧回程班列,实现双向对开、双向贸易,打造大湾区最密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积极创建综合保税区,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推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完成省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体制机制试点任务,“区政合一”职能体系更加协同高效,同时制定完成《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20项配套政策措施,助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深联动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

      坚持制造业立区定位  发挥改革集聚效应

      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城始终突出制造业立区定位,发挥改革集聚效应,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项目引进方式。实施招商引资“双百”计划,加快向产业链招商模式转变,打造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项目筹建“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现8个重点产业项目“五证联发”,推行“带方案出让”“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提振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加快了项目竣工投产的进度,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完善工业投资机制。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优化企业人才引进、员工住宿、人才子女入学等服务机制,出台工业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增城产业“磁场”的引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增城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7位。

      探索土地储备模式。创新实施土地“万亩”计划,建立征拆目标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自主改造+委托运营”“公司合作改造”“股权合作改造”“连片收储改造”等更新改造模式,助推32个项目开展“工改工”改造。引导区属国企参与“做地”,宁西街湖中村项目成为广州市首个获批的政府和区属国企联合实施的储改结合项目。

      用活资金要素保障。推动区国企联合央企和省市国企参与重点项目,创建“智慧国资”平台,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为产业项目拓展融资渠道。

      着眼营商环境优化  增强改革支撑功能

      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条“产业道路”,增芯、越海、广州国显等大企业、大项目分布于此。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希音、中驰车福、酒仙、广弘基地、丰树等企业先后落户。“谁在投资增城?”答案一目了然。企业投下信任票的背后,是增城着眼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改革支撑功能,营造“近悦远来”的发展氛围。

      暖商惠企政策到位。建立领导挂点联系走访企业机制,推出优化企业服务15条政策,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5.11%,增速居广州各区第一。

      政务服务提效争先。打造“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创新实行“12345”工作法,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场地使用证明电子化应用、首推“居民自用充电桩报装”主题定制服务掌上办,获政府服务领域全国性大奖5项。

      创新驱动持续深化。优化侨梦苑分园区及入驻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建立创新创业驿站5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超860家、1470家,银江、迅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信部电子五所、博创装备、赛宝认证等成功入选2023年第一批市“四化”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抓好城乡融合试验  释放农村改革潜能

      13个镇街,285个行政村和85个社区,有城有乡、有工有农,是增城发展现实情况,也是增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去年,增城瞄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六项改革任务,不断释放农村改革潜能,着力推动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农村“三块地”改革取得新进展。推进小楼镇农村产权组合担保融资试点,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登记,成功办理全省首宗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全省率先印发田长制实施方案,2023年全省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排名第一。深入推进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集体参与”土地整治模式,完成垦造水田751亩,启动金兰寺村建设用地整治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选取141亩用地作为首批新增农村建房试点,建立健全“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三环并联”工作机制。

      农业现代化建设厚植新优势。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家、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探索建立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与北大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新时代“三农”深化改革试验区。

      农民增收致富机制得到新提升。推进全省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创新实施“联农扩面、服务提质、运行增效”综合改革行动,打造3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联合体、迟菜心产业发展协会、荔枝产业联盟等新型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化经营。美丽经济发展谱写新篇章。实施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荔韵公园获评省级林长绿美园,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成绩居全省十强首位,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派潭镇上九陂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紧扣民生福祉根本  树牢改革宗旨意识

      去年,增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生福祉根本,树牢改革宗旨意识,以改革促民生、惠民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合理配置公共服务。深化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县级试点,健全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创建“美丽农村路”15条。创建“争优创特”区域教育品牌,新开办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14所,筹建广州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市、区协同打造科技教育融合发展区。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一元钱”看病制度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公卫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珠三角片区第一,综合医改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

      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健全“1+N+N”人才政策体系,试点推行人才政策信任制审批改革,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008人。全面推广在建工程项目根治欠薪改革试点,构建多元共建劳动关系。探索特殊工时管理改革,形成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特殊工时制度工种岗位建议名录。制定“金蓝领”人才一揽子政策,创立“增城妈妈”区域特色家政服务劳务品牌。

      创新开展社会治理。在广州市率先建立基础管控中心、合成作战打防中心,创新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处置体系,建成建立区、镇街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矛调外勤服务队,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前厅”“后室”一体化格局,案件类警情下降21.9%,下降幅度居全市各区第一。

      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构建文化强区“1+2+N”政策体系,增城区被授牌中国诗歌创作基地,成功创建中国诗歌之乡。全省率先推行民宿开办“一件事”改革,打造“文艺民宿”IP。探索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增城区入选2023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十佳典型案例,“亲子研学田园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