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突出做好联产提转富五篇文章
日前,广州市印发《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7方面22项任务,也称为“北部山区22条”,明确以包括我区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等镇街在内的广州北部山区八镇为重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对此,我区坚决落实《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突出做好“联、产、提、转、富”五篇文章,以广州东部中心建设为主抓手,牵引带动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抓好“联”的文章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我区将强化东部中心交通枢纽辐射功能,推动北部山区与东部中心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增莞番高速等南北通道,推动S254线灌村墟至增城界、S119线正果镇区段改造,加强北部山区镇与东部中心“三客一货”铁路枢纽集群、地铁和公交站场的接驳衔接,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流客流。
抓好“产”的文章 推动产业提速发展
我区将强化东部中心与北部山区产业发展联动,探索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侨梦苑、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大平台,建立“反向飞地”,支持北部山区打造招商平台、建设孵化器等,增强北部山区产业“造血”功能。
探索北部山区链接东部中心重大科研平台路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基地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借助电商协会等资源,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服务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擦亮增城迟菜心、丝苗米、仙进奉荔枝等特色品牌,构建具有增城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抓好“提”的文章 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我区将补齐北部山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乡供水、燃气和污水处理设施,优化电力设施、5G基站布局,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教育医疗资源等向北部山区镇适当倾斜,加大对北部山区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公办寄宿制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市属医疗机构在北部山区设立分院区。擦亮“派潭村晚”招牌,让村民登上舞台,推广“一村一品”,挖掘传统非遗文化。
抓好“转”的文章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我区将整合串联北部山区田园、山林、温泉、文化等资源,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派潭镇建设具有岭南风情、广府韵味的“广东乌镇”;正果镇打造“文化古镇,绿美山城”品牌;小楼镇提升“仙姑故里、小楼人家”文化品牌知名度。
抓好绿美增城生态建设,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荔枝、丝苗米专类园建设。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新业态,构建现代农林产业体系。利用增江等滨水空间,积极发展滨水休闲、水上运动等滨水业态。
抓好“富”的文章 推动北部山区与东部中心共同富裕
我区将强化东部中心发展对北部山区发展的集聚效应,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搭建面向北部山区的专项招聘、零工市场,推动北部山区农村居民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
探索“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村民自主”模式,盘活废弃仓库、校舍等闲置物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升北部山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