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今年前三季度,增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38亿元、同比增长4.4%

    2023-12-01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日前,增城区新增两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增城乡村振兴工作再次取得亮眼的成绩。

      今年前三季度,增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38亿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95元、同比增长7.6%。增城区还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别的荣誉——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入选2023年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名单,仙进奉荔枝作为全国唯一荔枝类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公示名单,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双遗产”的县级单位;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实现珠三角以粮食为主导产业批准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零突破”;派潭镇上九陂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派潭镇、增江街大埔围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这些数据和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全区上下全力抓好乡村振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增城区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落实落细,抓好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聚焦党建引领

      多环节提升组织保障效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增城区落实“一把手工程”,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构建全域党建定点联系机制,区委书记带头建立联系点,示范带动208名镇街领导干部定期到各村(社区)开展驻点联系工作,目前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711个,办结率达99.49%。

      为强化“钱、地、人”资源要素保障,增城区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特别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同时,注重选配熟悉乡村振兴、“三农”、基层治理等工作的干部充实到镇街领导班子,进一步配强镇街领导班子、优化干部结构。在全区建成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13”(区级+镇街级)网络,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数据库,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为调动基层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增城区健全考核机制开展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年度评议,结合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乡村振兴红线设立“一票否决”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对考核前三名的镇街在涉农财政资金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涉农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起草《“头雁”领航带富任前承诺书》,将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作为下一届村级班子提名条件。

      聚焦粮食安全

      多方位夯实农业生产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增城区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成立全区粮食生产农技服务轻骑兵、召开技术培训班、举办春耕生产现场会及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活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积极贯彻落实种粮大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启动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建成全省领先的丝苗米现代化育秧工厂,加快推动粮食烘干等设施建设。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6.1万亩、产量3.5万吨,同比面积增加0.4万亩,产量增加0.2万吨。

      既要守护好“米袋子”,也要保障“菜篮子”。增城区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及设施建设,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47.12万亩,产量97.56万吨,同比增长3.1%。实施“优果”战略,推进乡丰农园、万果小镇等一批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仙基、东林等克服大小年荔枝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落实生猪养殖扶持政策,推动4A级屠宰场项目建设,前三季度累计出栏7.67万头。

      为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增城区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协同联动,打造立体多维的监督执法网络,及时立案查处不及格的农产品;积极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活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农资识假辨假能力。

      聚焦产业升级

      全链条推进乡村产业现代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增城区着重在建平台、延链条、树品牌方面下功夫,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走上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在建平台上,增城区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38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加快推动与北大荒集团垦地双方合作,推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种业、农机等华南区域中心落户。提升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智慧化水平,打造“三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丝苗米智慧信息化平台”,成功创建全省“数字农田”示范项目。积极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9家,其中,省级21家、市级45家、区级53家。

      在延链条上,增城区出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探索打造“一纵一横”模式挖掘和重塑乡村价值,纵向贯通产加销,做精做深4条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横向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打造与新乡村示范带联动共振,挖掘和重塑乡村多元价值。其中,广州市大湾区丝苗米全产业链科技园项目、广州市增城乡村振兴综合体示范项目等入选广东省2023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

      在树品牌上,增城区成功承办2023年广东荔枝营销工作推进会暨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开展2023年广州荔枝“12221”市场营销暨“顶荔相助”——互联网+增城荔枝产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增城荔枝金字招牌。加强品牌授权使用和管理,积极申报增城仙进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增城迟菜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统筹各级各类媒体资源,立体做好乡村振兴宣传报道。

      聚焦“乡镇联城带村”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增城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抓好“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农村“四小园”生态小板块等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5197个,覆盖全区100%的自然村;累计创建省定美丽宜居村259个、特色精品村61个。强化提升美丽圩镇品质,建立《增城区2023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库》,起草《“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广州市增城区乡村建设项目库实施细则》等文件,持续推动精品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区高标准打造新乡村示范带,用好用实乡村发展补助资金,全力支持派潭镇白水仙瀑、正果镇碧水银滩创建2023年度广州市精品新乡村示范带,辐射带动各镇街示范带协同发展。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在全市7个涉农区的绩效评价工作中位列第二,被市委乡村振兴办通报表扬。以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文旅服务提质升级,成功推动森林海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全区共有A级景区10家,数量进入全省区(县、市)前十。探索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发展“增城样本”,共建成民宿202家,其中精品民宿30家。

      为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城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380个,设立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5个,建成一批富有增城特色的公共阅读空间;组织常态化的“派潭村晚”等乡村活动,激活乡村经济活力,让人记住乡愁。加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目前已建立全区农耕文化资源数据库,其中有177条农耕文化资源素材被编入《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本地调查报告》(居全市各区首位)。

      聚焦共同富裕

      多路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增城区积极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经营权通过区镇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管理平台统一流转、公开交易,加快推动农用地连片规模流转,目前累计流转承包地25万亩,流转率65%。分阶级推进“4+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新模块系统升级建设,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不仅如此,增城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推出系列利好政策,支持农业个体户、种粮大户创办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联合发展成为农民合作社。

      数据显示,目前增城区登记在册家庭农场3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42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26.12万亩次;推广“粤农服”2.0小程序,实现“在手机上种田”,目前已在36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中成功推广应用了“粤农服”小程序,推动生产托管数字化发展。

      “今年‘三夏’期间,全区38家服务主体开展夏收夏种夏管服务面积3.7万亩、服务小农户数量180家,通过生产托管,提供统一采购农药化肥、统一种植标准等服务,达到节本增效150元/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