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增城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现在天蓝多了。”“明显感觉空气越来越好了,出门散步次数变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气质量改善,市民是第一受益人。“增城蓝”频现,“蓝天白云”刷屏朋友圈,无不体现市民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的满意。
近年来,我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入选创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州市推荐名单;荣获2023年广州市环境治理工作成效突出督查激励;荣获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县级表现突出集体;1—7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大墩、增江口2个国家考核断面平均水质连续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区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排名全市第二。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面系统谋划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我区充分发挥区环委会统筹协调作用,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出台增城区2023年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指导做好全区污染防治工作。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实施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将市下达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至各镇街,压紧压实镇街主体责任。对督察报告梳理出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并形成整改任务清单。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纳入环境保护工作年度重点事项安排,积极推进规划实施、高标准落实创建任务、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
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区以“盯大户、查高值、控源头、降扬尘、强执法、促整改、抓联动”的治气攻坚路径,统筹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分局+镇街”联动,分组开展地毯式、全覆盖、精细化涉VOCs企业专项检查行动。开展遥感监测、黑烟车电子抓拍、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进一步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聚焦餐饮油烟污染、施工工地扬尘等重点环节,完成3808家餐饮企业排查,发现问题餐饮企业279家并督促镇街跟踪落实整改;巡查施工工地648个次。建立完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新建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基本实现13个镇街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全覆盖。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区水务部门注重抓好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区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池塘养殖尾水排放监管。全区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落实落细地表水监测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积极开展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
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方面,我区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耕地污染修复。成立增城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小组,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重点工程项目。
创新优化监管执法方式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我区积极推进环评和排污许可审批联动改革,指导企业同步取得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证,破解企业反复提交审批资料难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入开展环评审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深入查找整治环评审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专家库并制定专家库管理办法,为我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提供咨询把关、技术指导、创新引领等支撑作用。做好环境信用管理服务,指导企业做好2022年度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参评企业数排名全市各区前列。
为进一步提升镇街生态环境执法水平,我区通过现场指导、案卷评查、共同研讨、咨询答疑等方式,强化镇街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指导帮扶。组织开展大气、水、土壤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认真落实“监管执法”重指导、“轻微问题”促自纠、“知错不改”抓责改、“拒不改正”严处罚的“四步走”工作举措。推进“增城区污染源监管平台”APP建设,依托APP分阶段完成了超2.2万家企业环境基础数据现场采集。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双盲”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开展一废一品、重金属、化工园区、专业园区以及涉重点环保治理设施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环境信访分析研判制度,专题研究解决重点信访事项,全区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均已按要求处理答复。
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为增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