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优质生态成就“鸟的天堂”
鸟类是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林间鸟鸣,水鸟嬉戏,随着春天气息愈来愈浓,在增城的各个水域,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水中嬉戏,在浅滩上扎堆休憩……越来越多的鸟儿在增城这块福地“定居”。
每当黄昏来临,万鸟归巢的景象就在增江水域的圣皇洲岛上演,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专家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因此,圣皇洲岛被当地市民称为增城“鸟的天堂”。岛上迄今为止被观察到的鸟类包括有白鹭、夜鹭、黑鸢、褐翅鸦鹃、领鸺鹠、斑头鸺鹠、池鹭、八哥、丝光椋鸟等100多种,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褐翅鸦鹃、领鸺鹠、斑头鸺鹠。今年年初,增城更是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东方白鹳。
鸟类天堂——圣皇洲岛 任迪生/摄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鸟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增城区湿地类型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7598.8公顷,其中河流湿地3347公顷,人工湿地4251.8公顷,湿地占全区国土面积4.7%,淡水资源充足,生物品种多样。
近年来,增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湿地、河湖两岸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为鸟类提供适宜生存的原生态栖息地、繁衍地,秋冬季和春季两轮候鸟迁徙的间隔时间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原本增江水域只是鸟类迁徙路上的“中转站”,如今越来越多候鸟选择在此营巢繁殖。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着力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区河长办、区林业和园林局、区水务局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先后建设了正果湖心岛、派潭石马龙、荔湖、增江鹤之洲等4个总面积152.2公顷的湿地公园,并建设了百花林水库、增塘水库、联安水库、万田水库、陆村湿地等5个总面积673.5公顷湿地小区。
增城结合碧道工程全力打造增江河岸水鸟生态廊道,开展增江水域湿地修复和改造,对河滩鱼塘进行退出治理,塑造浅水滩涂地,在尊重保护原有植物群落基础上,对水鸟栖息地进行生境提升和优化,合理布置种植各类招鸟植物,种植水榕树、细叶榕、水翁、铁冬青、水蒲桃、落羽杉、水芦苇、风车草等,为水鸟类繁衍提供良好的庇护地和觅食场所,水鸟种类及水生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加,从圣皇洲岛往初溪水坝方向约5公里的两岸湿地,现已成了水鸟自由飞翔的天堂,湿地公园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此外,增城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2022年还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职能单位职责,齐抓共管湿地保护,提高全区湿地资源保护水平。
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增城成就“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