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原则 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近日,增城区召开镇街党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今年增城区镇街党校办学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今年我们与镇街党校开展现场教学点共建工作,在去年已建设成形的28个现场教学点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应用,通过到现场察看、‘手把手’指导等方式,指引各镇街党校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至少13个有当地特色的分教点。”增城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各镇街党校开设各类培训班306期,培训党员干部43807人次。
这是今年增城区委党校开展办学治校工作的亮点之一。今年以来,区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对党校工作的指示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以区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为契机,抓短板、补弱项、抓提升,突出党校主业主责,发挥好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不断提高党校办学治校水平。
坚持“党校姓党” 不断强化“红色学府”建设
区委党校坚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原则,今年以来共组织14次在职党员党小组学习会,包含专项整改专题学习、“庸懒散慢”治理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学习等方面内容,通过翼办公“党员课堂”平台上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如何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习近平与年轻干部这样谈心”等警示及教育文章30余篇,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方式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境界。
在党建工作方面,区委党校强化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双向提升,按时完成校党支部换届,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项治理”活动,注重以干事创业为导向,善于调动,敢于“折腾”,激发干部队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以教育关怀为辅助,提升能力,凝聚人心,营造团结向上的内部氛围,干部队伍活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锤炼。
在制度建设方面,区委党校强化内部管理,以从严管理为导向,建立健全《培训班调查研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6项制度,从主业开展、履职尽责等多方面明确工作开展要求和标准,切实形成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监督管理,以强化作风建设,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性,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提高保密观念。
聚焦职能发挥 不断强化“重要阵地”建设
区委党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高质量开展党员干部培训。今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次共25期,培训党员干部4789人次。其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城乡规划、提升治理能力、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等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开设各类专题培训班17期,培训2185人次。指导镇街党校开展培训203场次,22912人次,学时2850个。
不仅如此,区委党校还高效率开展科研宣讲,有7名专兼职教师兼任增城区委宣讲团、增城区百姓宣讲团、国防教育讲师团、巾帼讲师团成员,下基层开展宣讲授课105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共81817人次。该校还高水平实现教科研成果转化,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与到区内外各项教科研工作中,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踊跃参与各项课题研究,部分课题成果被收录,其中论文《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增城探索与实践》已收录进广州发展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22-2023)》,《广州旧村改造与蝶变》收录于《红棉论丛 非凡十年》——《十年嬗变——广州城市更新之路》书籍中。
积极开拓创新 不断推进“一流”区级党校建设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区委党校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在2022年增城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中,组织学员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专题沉浸式教学,将非遗文化“章镇布艺”引入课堂,开展“千里江山图书签”“荔枝香囊”等手工制作,通过课程讲座、交流互动和亲身体验等方式,向党员干部展示优秀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加深青年干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底蕴。
另外,区委党校邀请90多岁的革命老战士张成向学员讲述红色故事;组织学员进行红色情景剧表演,沉浸式体验革命年代先烈们英勇奋战的故事,激励青年干部传承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增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培训形式,有效地解决疫情与培训的矛盾。
区委党校还不断丰富教育资源。由领导干部带头,推出《勤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守古树,护名木,守护美好家园》《初心如磐史为鉴 奋楫笃行复兴路》等8期微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拓展宣讲度,为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随身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