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

    2021-09-21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今年8月20日,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在抽查考核的72个县(市、区)中,增城区综合评价为“优秀”等级,且在珠三角片区中排名第一。这是增城区继2019年度考核后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自2017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增城区通过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协调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使“五个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切实形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谱写新时代增城乡村发展新篇章。2020年增城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08.58亿元,同比增长10.3%,总量排名全市第一,增速创10年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3.48元,同比增长8.5%,增速居全市第二。

      乡村组织振兴 乡村治理更民主

      为强化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机制,增城区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工)委“一线指挥部”和农村党组织书记“一级施工队长”作用,建立区四套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挂点乡村振兴、党建定点联系、专题联席会议等制度,发动170名镇街领导干部、2023名驻点团队干部和2321名辅助团队成员,定期到各村(社区)开展驻点联系工作。

      不仅如此,增城区精准实施“头雁”工程,全区13个镇街均配备专职党建副书记和组织委员,选派47名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强化“三农”战线干部保障,增城区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2019年以来累计选拔任用“三农”战线干部77人。同时,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7.12亿元,每年增加50%以上,保证了“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力度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保障。增城区大力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使民主法治村(社区)全覆盖,目前全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村民议事厅创建率100%,其中小楼镇、永宁街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分别被广州市评为“网红公法站”和“特色公法站”。

      乡村产业振兴 现代农业更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增城区积极探索推动农业产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智慧化和精品化的发展之路,奏响了产业振兴的时代强音。

      为破解农村承包地零碎、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增城区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镇、村主动性,探索实施“统一整合、统一流转、统一招租”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增城区创建了增城仙进奉、迟菜心、幸福田园、丝苗米、特色水果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打造朱村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引进培育绿天然、诺普信等12家优质农业项目和107家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9家、加工企业4家,数量居全市首位。

      此外,增城区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培育了荔枝、丝苗米、迟菜心、乌榄、番石榴等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8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数量居广东省首位;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国家和省、市专业镇村51个。

      在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方面,增城区首创“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楼房式集约化高效生猪养殖模式,2020年金农生猪产业基地生猪出栏22.43万头;落地业界首个“5G+数字农业”项目;大力提升机械化生产使用率,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推广应用水稻精量旱播技术,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增城区还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精品化发展,规划建设“增城北部美丽经济带”、邓山乡村综合体,成功创建1家省级农业公园和30家市级农业公园。

      乡村人才振兴 农村更有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增城区率先启动“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鼓励引导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等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如今,在增城广袤的田野上,不仅有大批农科专家前来助农,还有大批在外经商、务工的增城人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用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和互联网思维,在增城的广阔天地大展身手。

      沈艳芬是一名90后新农人。2020年初,她放弃在深圳的白领工作,毅然选择返回增城。“返乡的初衷,除了帮助父亲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之外,也希望为增城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沈艳芬表示。今年5月21日,她组织五家增城本土较具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了广州市首个农机联合社。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吸引人才返乡,更需要搭建广阔的平台。为此,增城区大力实施返乡创业“燕归巢”工程,搭建邓山青年返乡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就业平台,孵化建设“邓山山货”农品馆、邓山茶馆、邓山书院等创业就业项目。目前增城区打造的3个创业孵化基地累计进驻企业504家,带动就业4425人。

      此外,为拓宽培育人才路径,增城区大力实施精勤农民培育工程,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29人。

      乡村文化振兴 乡愁更有魅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近年来,增城区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不断建设乡村文化载体、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走进增江街大埔围村,一幅幅画着农村丰收场景、乡村风貌的墙绘画夺人眼球。其实,色彩缤纷的墙绘画,已在增城多个村庄出现,成了乡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些墙绘画来自一群90后年轻人,π艺术空间技术总监黄文博告诉记者,他们以大埔围为起点,用画笔为增城多个村居的墙面增添了文化色彩。“每个村子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我们希望用画笔点缀苍白的墙面,让它将文化的色彩传承下去。”

      这些年来,增城区不断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图书馆镇街分馆10个,基层服务点52个;建成街镇文化分馆13个,特色分馆2个,基层服务点3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41个,实现了乡村文化阵地全域覆盖。

      此外,增城区还设立增城城市馆乡村振兴展馆,搭建了增城乡村面貌变迁的展示平台。

      乡村生态振兴 农村环境更宜居

      邓山村成为名村建设精品工程并入选广州最美村庄,蒙花布村、邓村村获得“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称号,大埔围村、莲塘村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称号……近年来,增城区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使乡村生态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目前全区纳入省人居环境系统统计的261个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214个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37个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为推动农村风貌提升,增城区以点带面示范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建立健全以《增城区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为主体的乡村风貌提升“1+N”政策体系。如重点推进邓山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动沿线的二龙、沙岗等村庄连片风貌整治。

      增城区还加快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以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示范村、美丽乡村群为主要节点,示范引领打造乡村风貌“增城样板”。目前共打造207个美丽乡村、53个市级名村,增江街4个村片区入选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

      预计未来2—3年,增城区将规划建设27条“时光穗道”新乡村示范带,串联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不断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使乡村更有“颜值”,在广州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中体现增城担当。

      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增城区将继续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助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