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2020年,增城突出保护与开发并重,做好“后半篇”水文章,建成碧道39.3公里

    2021-02-10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高标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在南粤大地打造“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近年来,增城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碧道建设的部署,高标准编制全增城区碧道建设规划,从自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特征出发,突出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打造“一纵两横多节点”的生态布局,彰显岭南水乡田园魅力。

      2020年,增城全增城区建成5条碧道,总长39.3公里。其中,省万里碧道试点——6.5公里的增江碧道建成向游客开放,成为市民最爱“网红打卡点”,并被水利部评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典范;各具特色的荔湖环湖碧道、邓山河碧道、雅瑶河碧道成为市民“新宠”。碧道建设逐渐成为增城做好“后半篇”水文章的重要举措,为建设绿色生态水网、宜居宜业活力廊道及高品质魅力水岸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省碧道建设有关要求,通过开展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等五大碧道建设任务,大力推进75.2公里碧道建设任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结合水安全和水生态保护

      提高碧道建设的生态效益

      在碧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增城始终把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要建设任务,坚持因地制宜,打造面向全人群的碧道沿线滨水活动空间。

      结合增江“一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的开展,2020年,增城在增江雁塔大桥至初溪拦河坝6.5公里河段开展省级碧道试点创建工作。碧道试点工程重点打造了三大景观节点——政务中心滨水广场、荔湖湿地和立体碧道。

      其中,与素有增城“小鸟天堂”美誉的圣皇洲隔水相望的一段三层立体碧道属全省首创。该段立体碧道占地约1.1万平方米,与政务中心、樱花园、圣皇洲广场、观海长廊串联形成带状滨水景观空间。边坡共设置三层景观道,一层的亲水道为骑行道,是贯通圣皇洲广场和观海长廊的主要道路;二层为位于半山腰的慢行步道,是边坡主要的观赏慢行道;三层为登山道,主要结合路面通行道,串联山体公园各个景点。

      而除了具有休憩观光功能之外,该段立体碧道的建设更是对增江沿岸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立体碧道的设计建设主要结合边坡的加固和复绿,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护脚采用了格宾石笼软性护脚,同时采用‘生态草坡入水+水生植物’与疏林草地的绿化配置方式,既提高了生态效益,又营造了自然蜿蜒的岸线景观。”增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统筹多样生态要素

      打造风景宜人滨水空间

      作为城市环境提升的一项“美丽工程”,增城的碧道建设立足因地制宜原则,科学统筹山水林田湖等多样生态要素,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致力为市民打造风景宜人的滨水休闲空间。

      在位于城市中轴线的荔湖湿地公园,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的河网水体。增城区域内主要有花叶芦竹、再力花、睡莲、芦苇等湿地植物。同时,增城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鹭、燕子、鸳鸯、画眉、布谷鸟、翠鸟等鸣禽类,拥有较好的潜在生态功能。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整合周边山、水、园、林元素,增城建成了兼具生态保护、湿地修复与重建、湿地宣教展示、休闲游憩功能于一体的荔湖环湖碧道,形成了独特的“城—山—水”景观风貌。

      与此同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增城还以环湖碧道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规划建设了荔香风情、休闲健身绿道、休闲娱乐平台等景点,把荔湖湿地公园打造成鸟类天堂、垂钓乐园、田园风光、湿地功能体验与公众休闲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

      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作为东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黄埔区的雅瑶河干流河长21.6公里,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永宁街、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塘镇,最后经大墩水闸汇入东江。其中,雅瑶河增城开发区段干流总长8.5公里。由于多年来疏于管理,该河段杂草丛生、乱搭乱建、污水直排。

      为更好筑巢引凤,近年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拳治污,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为统领,全力以赴推进雅瑶河黑臭水体整治。

      按照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雅瑶河流域开发区段截污工程沿规划道路布置,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截污后的污水排入永和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同时,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园区环境美化优化,引入“碧道”建设概念,以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辐射全流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将雅瑶河流域建设成为绿色、海绵、智慧流域。

      如今,昔日发黑发臭的雅瑶河开发区段重现了水清岸绿的美景,与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交相辉映,成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打造“十里碧道”

      为乡村文旅添彩

      不仅如此,碧道建设也成为了乡村颜值提升的一抹亮色。

      千余亩优质乌榄古树遮天蔽日,水清岸绿的十里碧道穿村而过,千年驿道、图山鹿苑等文化古迹错落分布,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民宿小院掩映在绿荫修竹之中……走进背靠小楼镇第一高峰梅花岭的邓山村,梯田遍布,绿水绕村,花田织锦,村民怡然自乐,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秀色邓山的“强势突围”,得益于名村工程建设的实施。而其中,水环境的整治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邓山村坚持以水为主线,通过对流经村庄的邓山河、王厅涌、老屋涌等3条河涌及池塘、小微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打造“美丽河湖”。在此基础上,对连通村庄的主干道、古驿道等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引入“碧道+乡村文旅”的理念,打造“美丽廊道”,构建起一个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完备的新邓山。如今,经过治理的黑臭河涌成了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成为串联美丽乡村新业态的生命线。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