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为城市扩容提质
挂绿湖安置新社区年底全面回迁

挂绿湖五一村安置新社区全景

挂绿湖西瓜岭村安置新社区低层住宅外观

挂绿湖罗岗村安置新社区(南区)综合服务中心外观

挂绿湖罗岗村安置新社区(南区)
走在罗岗安置新社区(南区)的林荫小道上,新住户汤淑榕满面笑容,心情舒畅。
“以前旧村道路泥泞,房屋残破不堪,环境卫生也不好,跟现在新社区比相差太多了”,汤淑榕说,住进新社区后,社区的规范化管理使偷盗等警情大幅下降,花园式的小区环境也悄悄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城市文明新风吹进了农村。
今年3月21日,罗岗村全体村民9000人齐聚一堂,庆贺乔迁新居,标志挂绿湖罗岗安置新社区(南区)率先完成了回迁工作。“除了光明新社区,其他10个安置区已经基本完成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回迁。”增城区挂绿湖安置建设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协调发展,增城就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民生所需,推动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该负责人认为。
挂绿湖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安置新社区的规划建设,正是增城致力打造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示范区。据悉,立足打造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2013年,增城围绕城市中轴线规划,对挂绿湖水利工程核心区约33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并对涉及的9个行政村实施全征、全拆、全安置,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挂绿新城。
合理利用资源 探索全征全拆全安置新模式
按照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为打造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增城在中部功能区推进建设总体规划65平方公里的挂绿新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挂绿湖新型智慧社区,展示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果。
2013年,增城对挂绿湖水利工程核心区域内涉及的荔城街罗岗村、明星村、五一村、光明村、太平村、西瓜岭村以及石滩镇增塘村、谢屋村、麻车村共9个行政村102个合作社实施全征、全拆、全安置。根据与动迁村民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在挂绿新城内同步启动了11个回迁安置新社区的规划建设。
作为增城头号民生工程,挂绿湖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安置新社区自规划建设起就备受各界关注。
“规划建设挂绿新城的出发点是有效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挂绿湖安置建设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11个安置新社区总占地面积约2108亩,对比9个旧村庄的居住用地面积,节约腾挪出建设用地规模约2000亩,根据规划可用于商业、居住区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配套建设。
不仅如此,为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建设,增城对33平方公里内的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进行重新布局调整、优化,确保已征收用地大多用于生态涵养和保护用途。
既不改变地类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又实现了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经济效益多方面平衡和综合效益最大化,高标准规划建设的挂绿新城正朝着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迈进。
统筹城乡发展 致力打造挂绿湖11个新社区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通过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来促进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优化城镇体系。
挂绿新城的规划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为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增城把城市要素引进村庄,让村庄迈向城市化的举措将为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探索。
挂绿湖11个安置新社区总建筑面积约245万平方米,共建设14850套回迁安置房,并根据幸福社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标准配建村民委员会、党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站、幼儿园、肉菜市场、商业、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同时,安置新社区周边规划建设18条总长约20公里的市政道路,给水、排水、污水、强电、弱电、燃气等沿路市政管线同步建设,促进和完善了挂绿新城骨架路网,也提升了新城市大交通环境和景观环境。
“以前的村子‘脏乱差’,现在新建的安置新社区规划标准比较高,教育、医疗、商业、社区服务设施都很完善,绿化休闲环境也很舒服,村民对于回迁都充满了期待。”荔城街五一村村委会主任何伟超表示。
村民回迁安置房有低层户型及高层户型两种选择。低层户型每户建筑占地80平方米,建筑面积218平方米,共三层;高层户型每户240平方米指标,可选择2套以上高层公寓,户型分别为70平方米、90平方米、120平方米共3种,另可优惠价多购买40平方米以内的高层公寓。
截至目前,挂绿湖11个安置新社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进度完成约99%,其中罗岗村(南区)、麻车村、五一村、增塘村、谢屋村、明星村(三期)、明星村(四期)7个安置区已完成分房安置,共3092户回迁居民已通过摇珠分配到安置房,预计年底全面完成回迁安置工作,11个成片征收拆迁村约6000户、25000名回迁居民将融入城市生活圈,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提高“亩产”效益 集约节约用地为城市扩容提质
在以前,挂绿湖周边的村民大多以耕种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搬进新社区以后,伴随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就业保障和收入来源成了不少村民忧虑的问题。
“以前村庄土地使用率普遍较低,所谓‘集约发展’,就是要让土地‘活’起来。”挂绿湖安置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为此,根据征地补偿协议,增城按照征地面积10%的比例给予各行政村集体安排留用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确保每年有收入、有分红,保障村民回迁后的经济收入来源。各村征地留用地均选址在挂绿新城中心地段,具有非常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以罗岗村为例。从规划拆迁始,罗岗村就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纳入了议事日程,努力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2016年,罗岗村成立了广州增城罗岗村置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2月,该公司已完成注资手续,并向村民分批发放股权证,以股权证为依据,完成所有入股村民的分红发放,并预留了村集体发展资金,计划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对罗岗村1000亩留用地进行统一开发建设。去年4月,罗岗村委经村民(成员)、股东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公开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保利住宅小区以北的首块111亩留用地进行评估及量化配股后,将其中70%股份配股给村民股东,30%归集体持有。
目前,该块留用地已由雪松控股集团通过三资平台公开取得开发权,计划建设集商业办公、商业服务、综合配套设施为一体的高端商务中心“雪松菁英汇”。
罗岗村的积极探索,为各征拆行政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明晰集体资产产权,规范农村集体经营管理,建立产权清晰、民主管理、分配公平、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度,统一规划的村集体留用地既可有效保障征地拆迁后的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保证了农村长久和谐稳定。
“作为挂绿新城首批新居民,我们倍感幸福”,罗岗村干部徐华乐告诉记者,“伴随地铁的建设开通,高端商业综合体、前海人寿医院、荔湖小学等城市配套不断完善,总部经济产业崛起,我们享受到了增城城市发展的‘红利’,未来充满了希望”。
拓宽城市空间,迈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座崭新的挂绿新城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