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引入社区“合伙人” 共解治理“方程式”
近年来,在省、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我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紧密围绕“两社三中心”建设,推动各试点社区(村)积极引入国企(央企)、私企、社团等“合伙人”,盘活社区(村)人力、场地、文化等资源,助力社区运营多元化、智慧化、协同化,有效提振社区(村)经济发展,丰富社区(村)服务供给,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赋能管理的央企合伙人。增江街东湖社区积极引入华润企业作为战略“合伙人”,协同开展社区管理,推行智慧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延伸服务末梢,为社区提供日常保洁服务和路面治安巡逻;盘活东湖公园旁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合作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及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商街”项目,进一步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精准回应居民生活需求,促进社区经济内循环。
大干快上的乡村合伙人。石滩镇下围村作为乡村发展的典型,成功引入、培育一批“乡村合伙人”。该村集中流转近千亩连片农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工改工”方式,推动广盛特钢公司增资扩产,吸引7家台资企业进驻台商工业园;盘活117亩工业园,建成彩虹岛无动力乐园;探索老旧村级工业园区改造道路,引进科亚奇建材、中众红实业等公司,打造增城南部智寓文化创意园,孵化出“江湾618”文旅项目,引入各类企业投产到乡村产业振兴中,实现民营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携手发展。
活力洋溢的社团合伙人。荔城街锦绣社区、金竹社区,增江街东湖社区,永宁街凤馨苑社区、凤宁社区等社区积极组织社会团体成为合伙人,联动各协会、社工站、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团体参与到社区活动、服务及管理等领域,促进邻里友好互动,营造共同参与、助人为乐、回馈社区的和谐风气。如永宁街凤馨苑社区,以“筑巢引凤”的工作思路,通过配置志愿服务站、社区党校、歌舞室、书画室、棋牌室等场所,孕育了凤馨苑舞蹈艺术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太极队等社区文体社团20多个,极大丰富了社区的邻里友好生态。
互惠互助的民企合伙人。朱村街东盛社区采用“社区出阵地空间、合伙人出资建设、双方共同运行管理”的合作方式,与小区开发商形成合伙协议,由开发商出资建设,将300平方米场地重新打造,丰富服务功能,开设“四点半课堂”服务项目,提供暖心托管服务,解决学龄儿童“放学后一小时”托管难题。同时联动共建单位、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等多方募集图书500余册,充实“邻里书苑”。
暖心普惠的基金合伙人。近年来,社区慈善基金在我区得到全面普及,成为很多社区(村)合伙人的“标配”,助力社区关爱工作暖心提质。如仙村镇第一社区以社区慈善基金为依托,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将闲置空间升级为“小乐园”;常态兜底民生,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参与慈善帮扶2000多人次。又如新塘镇大敦村通过社区慈善基金赋能,推动开展了助困扶老、关爱困难群众、修缮儿童乐园等多项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