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增城样本”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04-11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四月的增城,大地被春意渲染得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香甜气息。每逢周末,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到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采摘蓝莓、桑葚等优质水果;到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观赏农田里翠绿的禾苗,领略远处青山如黛的风光……

      作为广州市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乡村振兴主阵地,增城农业资源丰富,年产粮食5.5万吨、蔬菜140万吨、水果超35万吨,是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优质生产供应基地;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增城仙进奉荔枝,是“粤造”“粤芯”,更是“中国粮”“中国菜”“中国果”的杰出代表。           

      增城是大湾区农业资源禀赋最优、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势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增城区依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多向发力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充分挖掘“好看、好吃、好玩”的都市现代农业本质,探索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增城样本”。

      

      增城区创鲜现代农业产业园俯瞰图

      聚焦“高品质”

      升级农产品供给品质

      当下正值蓝莓成熟季,走进位于荔湖街太平村的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下称“乡丰农园”),蓝莓大棚内,一株株蓝莓树枝头挂满了色泽透亮、个头饱满的果实,果香四溢。工人们来回穿梭,认真地采摘成熟果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目前,乡丰农园每天有约280人进行蓝莓采摘工作。“我家就在附近,骑车仅需5分钟,工作比较方便,收入也不错,同村不少人都在这里工作,大家干起活来很开心。”在这里工作三年多的廖阿姨说。

      自2019年落户荔湖街太平村,乡丰农园便锚定高端水果培育目标。经过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网纹瓜、蓝莓、阳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实现从“买国外、买省外”到“买增城、买本地”的华丽转变,不断缩小都市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半径”。其中蓝莓作为主导产品,种植占比高达90%,其卓越品质已使“乡丰蓝莓”成为增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提高蓝莓的品质,乡丰农园深度融合5G、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蓝莓的生长趋势、病虫害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精准指导生产。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把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均匀地供给作物,从而减少人工投入,精准合理施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大棚种植能更好地对气候与环境进行控制,给作物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乡丰农园园区项目经理谷梅介绍,园区采用现摘现发模式,最大程度保留水果的新鲜度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对便捷购物和高质量水果的需求。此外,还将通过品牌化方式,向高端消费市场植入品牌心智,借助全国名特优等国家级认证、环保认证等,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高品质蓝莓。

      除了提升水果品质,增城区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口感为导向,选育改良出“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30多种优质增城丝苗米品种。推动增城迟菜心全产业链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产品全年均可上市供应。打造增城仙进奉荔枝产业总部经济,通过种苗提供、文化输出、鲜果统销等方式,向“六省一市”推广种植与合作,推动荔枝产业跨省份、跨区域发展。

      装上“科技芯”

      解锁现代农业新未来

      3月14日,广州市2025年春耕生产现场会在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举行,一系列良机良法良技纷纷亮相,展现了一场农业科技的盛宴。

      由中国科学院研发的电动智能拖拉机鸿鹄T70格外吸人眼球。相比传统拖拉机,鸿鹄T70作为一款多用途中马力电动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科技感十足,在它身上装有田间作业智能控制系统等,通过远程规划路径可自主作业,并实时反馈作业数据,精准分析有效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增城已引入4辆鸿鹄T70试用于水稻种植。

      在该生产会现场,举行了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广州增城)、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南方水田智能农机测试基地、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指挥中心(广州增城)等3个牌匾揭牌仪式,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正式入驻华南地区,将打造引领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模式。 

      对于伏羲农场项目的未来建设方向,增城农投集团总工程师吴瑞智介绍,计划分期建立土壤实验室、育种室、农机攻关实验室等“三室”;建立丝苗米文化和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厅、伏羲农场农事AI指挥厅“两厅”;建立农机库、农资库和粮库等“三库”和烘干塔;打造现代农业标杆伏羲农场,建立现代农服中心,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增城实践,进一步助推增城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区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装置、传感器、遥感器等“黑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广泛应用。

      位于增江街光辉村的增城区创鲜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创鲜农业”),一颗颗饱满的番石榴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我们番石榴种植基地配备了水培系统,以及气温监测系统和土壤数据采集系统,帮助我们监控番石榴的生长情况,也有助于把农业科技落户到我们的农业项目中,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家朗表示。

      近年来,增城区积极探索农业数字化,搭建区“三农”大数据综合服务云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化、智能化、全程化、精准化。建设5G智慧农业项目,在主要生产基地配置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对蔬菜、水果、水稻等作物的生长环境因子数据与病虫害样本数据,为企业提供病虫害实时预测、监测和预警服务,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深挖“新业态” 描绘现代农业新图景 

      今年2月,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十几亩迟菜心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去赏花游玩,成为网红打卡点;乡丰农园以蓝莓为主题,精心设计蓝莓探究课程、本地特色非遗手作等研学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喜爱……

      近年来,增城区聚焦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等特色农产品,构筑“1+4”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贯通一二三产业,打造“生产+加工+旅游+营销”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将乡村振兴、食品加工制造业优势与都市休闲观光需求紧密结合。

      在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农投集团深化产学研游融合,以“增城丝苗米文化”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核心,串联产业文化展览馆、丝苗稻田等节点,推出增城“丝苗之旅”线路,研发研学课程及手册,举办增城丝苗米稻田主题研学、米食文化嘉年华、油菜花节、稻田音乐会、稻田骑行等活动,激活乡村活力。同时,加强多元主体联动融通,建成集乡居度假、丝苗文化、文创体验于一体的“万家旅舍&清风半两·丝苗里”民宿;加强与能记家庭农场、稻田公园联动,发展食、住、购、展、游、学融合的文化旅游项目,赋能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园。

      能记家庭农场位于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农场主莫丽贤在田埂上打造出精致的田园客厅,让广袤的稻田有了诗情画意,将都市人的田园梦照进现实。“我想要精而美的农场,这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基础设施投入。”莫丽贤表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她不仅投身田间管理农场,还凭借多年招商引资经验,前往广州市区、深圳等地的推介会、交易会,宣传推广农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去田园客厅游玩。

      能记家庭农场是增城区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之一。近年来,增城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目前,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88家(国家级4家、省级9家)、家庭农场344家(省级17家)、龙头企业133家(省级26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设立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扶持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将小农户导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带动省内外农户10.6万户,户均增收超万元。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