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和有关要求,现公告本单位2024年度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督管理情况。欢迎您客观、真实地对是否存在以下问题进行反映:
1. 没有依照法定权限、程序、条件进行审批,或以备案、登记、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变相设定或实施行政许可的;
2. 没有公开公示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依据、条件、期限、流程、裁量标准、收费标准和申请材料、申请办法、申请书格式文本、咨询投诉方式等,或公开公示不明确的;
3. 受理条件和程序不规范,擅自增加行政许可条件、环节的;
4. 补正告知不规范,要求多次补充申请材料的;
5. 办理效率低下,办理流程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以内办理行政许可的;
6. 不能及时、客观地调查处理投诉举报的;
7. 工作人员索取或收受礼物、好处的;
8. 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要求申请人购买指定商品或者接受指定人员、组织提供服务的,或者要求申请人参加不必要的付费培训、会议等的;
9. 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事项,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人员、组织的;
10. 没有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依法有效实施监督检查的。
如您认为在行政审批实施过程中存在上述或其他问题,欢迎通过邮件或来信来电反映。我们将对您反映的情况和您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感谢对我区行政许可评价工作的大力支持!
附件:广州市增城区消防救援大队2024年度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督管理情况报告
通讯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城大道271号(收)
邮 编:511300
电子邮箱:zcxffh @126.com
电 话:020-82628636
广州市增城区消防救援大队
2025年2月10日
附件
广州市增城区消防救援大队2024年度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督管理情况报告
根据《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现将我大队2024年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督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4年,我大队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即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已纳入区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已进驻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行政许可申请量为460起,其中受理量460起、不受理量为0起;行政许可办结量459起,其中审批同意量307起、审批不同意量152起。
(一)依法实施情况。我大队紧紧围绕省、市、区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及“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信息,按法定程序实施审批,着力提高行政效率,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一次性书面告知申办人所需的全部材料或需要补充的材料,不让群众多跑一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不存在变相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情况;相关事项的法定办结期限是1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期限3个工作日、实际平均办结时间2-3个工作日。
(二)公开公示情况。我大队不仅通过政府服务中心窗口提供全程咨询服务,也通过政府12345服务热线及时回复咨询,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业务办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平台,采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提高群众办理公众聚集场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意识。我大队及时向社会公开行政许可实施和结果。
(三)监督管理情况。我大队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将全区的市场主体纳入双随机抽查范围,并将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加强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2024年未发现在办理行政许可审批过程中有违法违规行为,也未收到行政相对人及其他群众的举报投诉。
(四)实施效果情况。借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契机,我大队以“放得开、管得住、管得好”为原则,通过对各类经营主体的行政许可审批、办理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等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营造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得到了行政相对人的高度认可。
(五)创新方式情况。调整压缩审批工作时限,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审批中,尽可能做到即时受理,对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通过现场核查时接收或办结时补收,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
(六)推行标准化情况。根据要求编制印发了《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受理范围等要素。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审批、监管队伍人员配备不足。每年申请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数量众多,场所可能存在审批通过后改建扩建、改变使用性质等情况,执法人员无法进行全覆盖监管;二是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化标准化有待加强,行政许可事项业务培训有待加强,窗口人员业务水平能力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有关建议
下一步,我大队将继续加强行政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政策规定,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行政审批业务指导和培训。着重对行政审批文书、流程、办理资料、后续监管等具体实操业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管工作水平;二是做好“双公示”工作。通过门户网站和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集中公示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确保公示信息准确、合法、无遗漏;三是将与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指导和协调帮助,实现证照信息互通,简化各项业务办理流程,便民利民,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