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调查报告(2024年)

    2025-04-11 10:28 来源: 增城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分享

      目前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增城区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区现阶段主要慢性病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明确优先解决的问题、重点干预的人群,提出干预目标、策略、措施及行动建议,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的规划提供依据,我区于2024年开展了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调查,现将本调查的主要结果向广大市民予以公布,以增强公众对增城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的认知,共同助力健康增城建设。

      一、基本情况

      现场调查在我全区13个镇街中抽取6个镇街,每个镇抽取2个村居委,通过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三个部分。本次共调查人数2001名,其中男性852人(42.58%),女性1149人(57.42%),性别比为0.74:1。

      二、主要结果

      (一)主要死因分析

      2023年增城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63岁,其中男性77.91岁,女性83.57岁。

      2023年全区户籍居民死亡5724人,死亡率为519.97/10万。其中男性3316例,死亡率为592.31/10万;女性2408例,死亡率为445.10/10万。全区报告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男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伤害;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

      2023年全区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率为424.86/10万,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81.71%,在三大类死因(传染性和母婴疾病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病、伤害)构成中居于首位。同年,全区户籍人口四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粗死亡率为394.15/10万,其中70岁以下居民四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为272.24/10万,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1.97%。

      (二)主要慢性病流行情况

      1.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

      2023年肿瘤监测数据显示本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3323人,发病率为301.86/10万。恶性肿瘤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前五位合计占79.84%。

      2023年增城区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1217例,死亡率为110.55/10万,占慢性病死亡人数的26.02%。男性死亡789例,死亡率为140.93/10万,女性死亡428例,死亡率为79.11/10万。

      2.高血压患病情况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6.9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41%和23.46%。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63.01%,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49.56%。

      3.糖尿病患病情况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0.6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04%和11.24%。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57.39%,糖尿病治疗率为36.93%。

      4.血脂异常患病情况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3.4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0%和26.97%。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1.6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7.79%,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7.56%,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55%。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率为11.10%。

      5.超重和肥胖情况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2.7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3.31%和32.19%。肥胖率为16.6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19%和13.12%。中心型肥胖率为30.7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6.62%和28.09%。

      (三)影响居民健康的行为及危险因素

      1.吸烟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49%,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0.12%和0.26%。非吸烟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54.02%。

      2.饮酒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21.59%,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0.96%和7.22%。过去30天饮酒率为16.29%,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3.10%和3.83%。饮酒者的危险饮酒率为4.17%,有害饮酒率为9.26%。

      (危险饮酒指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41g并且<61g的饮酒行为,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21g并且<41g的饮酒行为。有害饮酒指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在61g及以上的饮酒行为,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在41g及以上的饮酒行为。)

      3.膳食营养

      增城区居民人均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32.82克,人均每日食用盐摄入量为6.20克。18岁及以上居民每日蔬果类摄入量不足率为52.77%,18岁及以上居民每日畜肉类摄入量过多比例为65.23%。

      4.体力活动

      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的身体活动不足比例为32.9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74%和31.68%。增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每日静态行为平均时间为4.37小时,其中男性为4.57小时,女性为4.23小时。

      (身体活动不足指每周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合计小于150分钟。静态行为指安静地坐位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阅读等静态行为。)

      三、下一步防控策略

      (一)系统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未来,增城区将始终以《“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健康广东 2030” 规划》以及《健康广州行动(2020 - 2030 年)》等重要规划纲要为核心指引,系统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通过深化“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专业机构支撑、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将慢性病防控全面纳入公共卫生政策框架。

      (二)加强慢性病早诊早治

      一是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规范开展首诊测血压,落实血糖血脂检测等服务,早期发现高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并提供干预指导;二是积极推进大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社区筛查工作,切实将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落到实处。开展慢性病筛查和个性化健康干预。三是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

      (三)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以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抓手,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矩阵,多途径传播慢性病核心知识、健康素养等信息,提高群众健康知识获取的可及性和易及性;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降低和控制吸烟、饮酒、肥胖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逐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四)促进医防协同,提高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成效

      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进一步健全区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新机制。一方面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促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广州市增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