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普查是以全面清查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为目的,由专业队伍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分析、审核、整理和成果汇总验收的过程。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是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进行了哪两次全国土壤普查?
3.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相关情况
(1)普查启动:2022年1月29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由国务院发布,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月份全国土壤普查办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2)普查思路与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采集相结合、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统一普查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方式,到2025年实现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技术路线:
(4)进度安排:2022年启动土壤三普工作,开展普查试点;2023—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
(5)普查意义:一是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二是开展土壤三普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三是开展土壤三普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四是开展土壤三普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