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推动池岭酒酿出圈!“银社助农促振兴”项目乡村组织人才培训在中新镇池岭村举行

    2025-04-25 09:32 来源: 中新镇
    【字号: 分享

      4月22日上午,广州农商银行金米公益基金会和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银社助农促振兴”项目乡村组织人才培训(增城区)专场在中新镇池岭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本次培训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MBA硕导、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MBA导师、增城区创新创业协会特聘创业导师丁浤伟院长进行专题培训。他指出,制作酒酿的关键在于原材料、酒曲和温度的精准把控。池岭村水质优良,是酿造高品质糯米酒酿的天然优势。

      池岭村是一座客家文化村落,当地习惯以糯米、山泉水、酒曲为主要原料,经火炭炙煮制作糯米酒饮用,是一项颇具客家特色的传统酿造技艺。糯米酒甘甜芳醇,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同时还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近年来,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联合池岭村委,通过“专家支招+AI赋能+平台发力”等方式,培育乡土人才、擦亮特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池岭酒酿出圈出彩。

      一、专家支招,制作销售双向帮扶

      此次“银社助农促振兴”项目乡村组织人才培训由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广州社联)和广州农商银行金米公益基金会主办,广州社联困境儿童关爱中心、广州市增城区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及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共同协办,实现了村民“点单”、政府“派单”、社会组织“接单”、专家“送课”,吸引了62名周边村民到参与现场学习与交流,其中包括退役军人10余名,助力退役军人技能提升,开启新的篇章。

      培训活动紧密围绕池岭村对糯米酒酿发展的需求,普及传统糯米酒酿的制作方法和销售技巧,提升村民对糯米酒酿的制作技艺和销售能力。丁浤伟院长深入浅出地为村民们讲解了传统糯米酒酿制作方法,更结合地缘特点,强调要充分利用池岭村的水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池岭酒酿品牌,讲好产品故事。他鼓励村民们大胆创新,将年轻人喜爱的各种水果、花卉与糯米酒酿相结合,将池岭村的糯米酒酿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参加活动的霞姐表示:“每年6月都会有游客到村里避暑、溯溪,到时候我可以把自己做的甜酒酿做成各种饮品,年轻人肯定会很喜欢!”

      二、AI赋能,打造甜酒酿特色品牌  

      今年寒假,华南理工大学“池岭印象”文旅振兴实践团来到池岭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他们了解到村里的男性大多外出务工,妇女则留在村中照顾家庭。为了让这些妇女能在“家门口”就业,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鼓励她们自主生产甜酒酿出售。“但仅凭传统手工酿造技艺和有限的销售渠道,甜酒酿难以带来良好收益。”团队负责人王云舒介绍,这主要是因为甜酒酿缺乏成熟的品牌,难以进行大范围的差异化传播,而团队成员均来自广告学专业,可以发挥所学助力甜酒酿的品牌塑造推广。

      于是,团队借助了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池岭村打造甜酒酿特色产品的品牌。通过使用AI工具搜集了大量客家文化素材,提取其中文化元素,并参考AI生成的大量相关图样,来设计品牌标志。最终,他们为池岭村分别打造了“池岭酿”和“客家酒妹”两个品牌方案,包含品牌名称、标语、价值支撑、传播活动等内容。

      三、平台发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池岭酿”、品尝“池岭酿”、喜欢“池岭酿”,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池岭村线上线下齐发力,借助公益活动、电商平台畅通销售渠道。线下,在中新镇美食节厨艺大赛暨“中新年鹅”展销活动、福和社区公益集市、新就业群体慰问等活动现场,社工设置展销摊位,提供“先体验后购买”的贴心服务。线上,借助“益购平台”“中新二站益购”视频号等,向群众居民介绍酒酿,并以“721模式”开展益购服务:销售额7成归农户,2成作为平台运营成本,1成捐赠给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社区慈善基金。

      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池岭酒酿发展成池岭村特色产业,让村民不用离家也能多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