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增城区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5-05-23 10:11 来源: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
    【字号: 分享

      在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护红线的认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5月22日上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联合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增城区城乡院在增城儿童公园举办了一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生态保护红线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众多市民踊跃参与。工作人员精心创设了沉浸式教育体验场景,并宣传生物多样性等有关知识,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图片1.png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活动现场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护红线宣传展板,派发生物多样性宣传手册,开展生物知识猜谜,组织绿色植物手喷画活动,设立科普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知识,呼吁大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迈向新进程。

    图片2.png

      增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的关键部分,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东江、增江、西福河三大河流蜿蜒穿流,山水林田湖园等生态要素一应俱全,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0.3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6.58%,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全区共发现野生动物种类30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作为广州东部生态核心与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节点,增城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图片3.png

    增城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在生态保护实践中,增城区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保护体系,通过多种举措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增城积极落实“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制度,划定环境管控单元54个,立足“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特征,在全国率先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试点工作,以优先保护单元为基础,积极探索协同提升生态功能与增强碳汇能力,以重点管控单元为基础,强化对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在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增城积极开展红火蚁、薇甘菊、松材线虫等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有效阻截物种扩散传播带来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筑牢防线。

      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方面,增城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联动管护模式,构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协作配合、协同治理的新模式,提升河、湖、林整体治理效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大动力。

      在完善就地保护网络空间方面,近年来增城开展增江河流湿地修复和改造。对增江河岸内的多处鱼塘进行退出改造,修复裸露的河岸,打造成连通增江河水的河流湿地,突出自然,营造众多浅水滩涂地和孤岛,拓展增江河的湿地空间,新建湿地面积超150公顷,建设完成474.3公里绿道,145.1公里碧道,自然岸线率近80%。实现从珠江口-东江干流-增江130余公里的江海洄游通道,恢复土著鱼类种群资源优势。为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褐翅鸦鹃等191种鸟类提供重要生境节点。

      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方面,增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水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区域,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04.98平方千米。同时,由区城乡院对全区100个生态保护红线图斑,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等技术手段,提取识别疑似人类活动图斑,全面监测评估增城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人类活动、保护成效等情况,有效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监管,守牢生态红线安全底线。

    图片4.png

    增城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图

      从荔湖翩跹的白鹭到派潭镇的原始次生林,增城正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生态答卷,绘就万物共生的和美画卷便会在碧水青山间永续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