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增量土地供应的短缺与存量空间的改造压力与日俱增,城市更新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品质、满足居民美好生活愿景的新趋势,成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以前四方城小区的配套设施比较破旧、污水横流,经过微改造后,配套设施完善了,环境卫生变得干净整洁了,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很好的居住环境。” 荔城街挂绿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荔城街四方城小区旧貌换新颜,是我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区城市化、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而城市更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我区通过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推进实施更新面积16709亩,完成改造面积10261亩,实施及完成改造面积居全市前列,连续四年被广州市评为优秀。近三年,我区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排全市前列。
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引 为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今年8月,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工作方案,将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新的高度。
早在2017年,我区就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随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成立了专门的事业单位城市更新发展中心,城市更新任务较重的镇街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将城市更新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规划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积极破解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是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改造。我区在省、市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增城区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实施指引》《增城区旧村改造项目公开招标选择合作意向企业试行办法》《增城区加快推进旧村全面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政策指引。
“这既是保证城市更新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也是结合我区实际,在村民住宅和集体物业复建总量核定、土地腾挪置换、简化审批手续、留用地纳入旧村改造等方面制定可操作的办法,为推进城市更新提供实事求是的政策支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更新科有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方式方法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特别是旧村改造,涉及完善用地手续、重新规划利用、村民和村集体利益再分配等复杂问题,具有政策要求严、资金需求大、过程时间长、历史遗留问题多、利益平衡难、社会稳定风险高等特点。
为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过程中,立足增城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涵盖五个方面的创新做法。
——重点围绕广汕公路、新城大道、地铁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按照“集中连片、应储尽储”原则,加大低效旧厂房用地的收储力度,丰富政府储备用地资源,通过城市更新保障城市发展所需的经营性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腾出紧张的新征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保障招商引入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在全市首创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引入合作意向企业,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招标文件,在企业实力、改造经验等方面设定具体的量化评分标准,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对增城发展有信心、有团队、有实力、有经验的市场主体参与我区旧村改造,解决村集体与企业私下签协议、平台公司倒卖项目等问题,有效加强了旧村改造项目的监督,建立了公平透明的旧村改造营商环境。
——旧村改造的实施方案内涵较多,包括了复建量核定、土地整备、控规方案、融资面积核定等,为固化每个环节的工作成果,为下一个环节提供行政支撑,采取分解审批机制,将复建量、土地整备方案先行审批,为合作企业及时开展拆补工作及用地报批争取时间,破解实施方案审批耗时长的难点问题。
——支持旧村改造提前建设安置区和公建配套设施。旧村改造项目引入合作意向企业或合作企业后,经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表决同意选址、户型组合和设计布局等重要指标,不用等实施方案审批,即可利用已落地留用地等合法建设用地申请用地规划条件,优先启动首期复建安置区或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既可以节约项目建设时间,又可以通过提前建设安置房减少旧村改造烂尾风险。
——创新留用地纳入旧村改造方式。按照每亩留用地兑现400平方米的集体物业的方式,鼓励留用地纳入旧村改造范围,相关建设费用纳入改造成本消化。一方面可以结合旧村改造提升留用地对应物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留用地平衡改造强度,提升旧村改造品质。
扎实推进“三旧”改造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区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旧厂房改造方面,我区通过实施旧厂房改造面积接近5000亩,将近30%的面积用于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广汕公路北绕线部分路段拆迁、执信中学、广附实验小学用地都是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实现的。
在旧村改造方面,我区从2017年正式启动旧村改造工作以来,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旧村改造政策机制,目前已引入合作企业项目23个、合作意向企业项目6个,审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5个,启动拆迁和安置区建设的旧村项目3个。
在旧城改造方面,我区全面推进四方城、人民医院宿舍、水电二局等38个旧城老旧小区微改造,政府财政投入约2.5亿元,改造惠及约6000户20000人。
经过5年的探索,城市更新为我区的功能布局、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品质等方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城区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公共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力助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来源:增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