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11月18日下午,由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区卫健局主办的慢性病宣传活动在荔城街举行,进一步加强公众对糖尿病、慢阻肺等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活动现场围绕“糖尿病与幸福感”“知道肺功能”两大主题,通过摆摊咨询、派发宣传单张、展板展示、趣味游戏、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等环节,全面普及糖尿病、慢阻肺相关健康知识、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筛查等内容。
区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慢阻肺病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今年该病已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继高血压、糖尿病后第三个进入基本公卫服务的重大慢病。针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慢阻肺患者,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提供免费健康服务,包括免费享受建立健康档案、专业人员随访、常规体格检查等。
据了解,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需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链接:
一、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1.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3.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4.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一是要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二是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三是要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四是要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五是要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