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卫健系统支援海珠区抗疫突击队 喊门牌扫楼采核酸 既有温度也要安全

    2022-11-23 14:44 来源: 增城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分享

      “34巷11号的居民做核酸啦。”“麻烦提前准备好健康码、核酸码,戴好口罩。”在海珠区南洲街道第五网格,楼宇间回荡着扫楼采集核酸医护人员的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增城区支援海珠区南洲街道疫情防控突击队中的卫健系统人员。“这里楼栋的隔音效果差,经常会遇到群众误听开门的情况,所以我们每次敲门前就喊一下是哪一户。”支援人员赖伟靖表示,看似多说了一两句话不算什么,但是一天积累下来,也足以导致嗓子沙哑。不过成效确实也明显,一方面住户配合度高了可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有效提升了安全指数。

      自11月4日凌晨4点接到指令至今,支援南洲街道第五网格的卫健系统人员全力以赴做好院感、上门核酸采样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医务人员的使命与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方位督导  将防护落到实处

      此次支援南洲街道的医护组来自增城8家医疗卫生机构共50名医务人员,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27岁,其中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的姚燕芬担任领队。

      南洲街道后滘村所在的第五网格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网格,要求所有志愿者进出均得是三级防护,督导难度颇大。对此,姚燕芬严格做好院感设置穿脱区,并根据志愿者交班的密集时间合理增设医护人员、穿脱区间以及手消凝胶等消杀物资。此外,还安排人员在网格内巡查,及时提醒休息区工作人员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11月8日19时,政府刚到的救助物资需要当天送进网格区域,支援人员邝莹莹和罗慧萍一边给志愿者检查防护服,一边给他们加油鼓气。“我们会等你们回来,安全脱下防护服的!”22时30分,志愿者终于完成任务,她们俩支援人员指导他们做好防护后才安心离开,回到住所休息时已是凌晨。第二天一早,她们俩又继续投入工作中。

      据统计,支援以来,医护组指导检查穿脱三级防护服共3012人次,穿脱二级防护隔离衣共8105人次。

      爬楼梯上门采核酸  教导抗原自检

      身穿防护服,肩挎一个自制的摆放采样物资的纸皮盒,外加腰间系着的黄色塑料袋,这套“爆款”是扫楼采集核酸不可或缺的装备。赖伟靖和支援同事早已熟练此套穿戴。第五网格地属城中村,房屋间距小,人口密度大,仅仅两条巷子就已将近2000人。近段时间,天气闷热,加之楼道狭窄,四周环境阴暗,穿梭于此的“大白”医护人员不得不小心翼翼上楼,不然随时有摔跤的可能。每天爬楼,即便腰酸腿疼,外加嗓子疼,大家也都在默默坚持。

      11月8日,上门采集的任务还增加了一项——向居民发放并指导完成抗原自检。支援人员尹雪婷在爬楼梯挨家挨户发放并指导居民抗原自检流程后,总会感谢他们的配合,并给予言语的安慰。对于有困难的住户,也会记下门牌号和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帮助解决,赢得群众的大力点赞。

      后方有保障  齐心同抗疫

      在医护组,还有一支力量不得不说,那就是后勤保障。增城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卢绮嫣和叶小玲每天认真配制消毒药水,做好消杀工作;每天清点防护物资,如N95口罩、手消凝胶、防护服等,及时领取添加;在出外采集人员穿防护服时,充当镜子,确保每名医护的防护到位;保障生活物资,包括领取盒饭、饮用水,为出任务未返回的队员留饭;及时传递消息和做好人员安排,让组内成员在工作后得到及时休息。此外,医疗组中的陈剑文还兼顾看诊任务,负责监测增城突击队全体队员的基本身体状况。

      “大家一起来到这里支援,也要一起安全离开。”卢绮嫣表示,守好大本营才能让前方的同事心无旁骛、安心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