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切实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引导群众科学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环境,增城区依托46名退役军人河长队伍和各级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伍,采取“网格化巡查+常态化宣传+专业化督导”等工作模式,持续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河道清理整治、生态环保宣教等多种巡河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鹰眼”系统赋能智慧巡河
新塘镇退役军人陈桂锋自2010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以“红棉老兵”身份组建科技巡查小队,巡查小队使用无人机巡查河涌,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GPS,不但能及时发现河面漂浮物、水质异常或违建时,实时拍照、标记位置,还能覆盖到人难以到达的偏僻区域,比如杂草丛生的河岸、隐蔽的排污口。
队员们根据无人机拍摄到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并有专人负责与职能部门对接反映问题。巡查小队定期用无人机航拍,对比不同时段的影像,能直观看到河涌生态变化,对河涌进行定期监测。队员们各司其职,运用科技护河守初心,编织起守护生态的“空中防线”,将军人精神融入生态保护,用创新方式守护碧水清流。
网格化管理筑牢防汛屏障
派潭镇退役军人邱俊科,是派潭镇樟洞坑村党支部委员,同时身兼退役军人专干民间河长、红棉老兵志愿者等多项职务。从河长工作伊始,邱俊科联动各个村民小组,在樟洞坑村组织一支红棉老兵巡河小队,建立覆盖樟洞坑村全域的防汛预警网络。
每个星期,邱俊科带领巡河小队的队员开展巡河活动,每次巡河至少3公里,风雨不改。巡河工作需要对河水水质进行监测记录,对河岸出现的生活垃圾或农业垃圾进行清理,保护好河湖生态环境。每当雨季来临,巡河小组还需要特别留意溪流有否被雨水冲下的树枝、石块等杂物淤堵,河岸是否存在河水冲刷导致存在塌陷的可能,第一时间排除洪涝风险,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在巡河工作以外,邱俊科经常组织红棉老兵志愿者们到附近村民家中开展关于节水及爱护水资源的入户宣传走访,进一步树立爱护河流爱护水资源的环保理念。
全链条治理打造治水样板
正果镇蒙花布村位于正果镇中部,地处增江河畔,是一个四面环水、风景如画的小岛,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守护好这一河碧水,正果镇蒙花布村“兵支书”高心亮担起村级河长责任,积极主动履职到位,及时处理好河面河岸垃圾,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高心亮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每月开展池塘尾水排放专项巡查,通过动态监测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障水质达标排放,有效维护区域水生态环境按照正果镇严格落实尾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蒙花布村农污查漏补缺工程已全面竣工,配套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项目同步移交区排水公司实施专业化运维管理,形成“建设-移交-运维”的全链条治理模式,为全镇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板。下一步,增城区将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模范带头作用,全面助力河湖长制工作落实,为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贡献退役军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