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荔湖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通过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主办的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工程功能配置完善、建设程序合法合规,从设计、施工到管理全过程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及协调性等特点,施工质量安全可靠,在科技创新方面达到同时期国内领先水平。
据悉,荔湖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由区水务局下属事业单位区供排水管理中心负责实施,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覆盖范围43.2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8.51平方公里;共实施机关单位21个、安置区7个、农污11个及达标单元39个;设置雨水排口水质监测点61个,污水排口水质监测点42个。该工程在我区实施的26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中作为示范标兵,先后获得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广东市政金奖、广东省市政工程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广东省市政工程绿色施工示范项目、广州市建设工程结构优质奖、广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五羊杯奖等7项荣誉,代表了我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高标准、高水平。
全面统筹 突出系统思维
工程以增城区“系统综合整治”为总方针探索建立一套“5个系统、4个转变、3个创新、2个关键、1个目标”增城治水模式,以此具体推进项目实施。
☑一是建立“党建+河长+科技”综合管控系统、流域片区系统、“厂网泵闸河”系统、农村污水系统和智慧化高效维管系统5个系统;
☑二是实现“从末端到源头转变”“从单一部门到全员参与治水转变”“从单一截污到污涝同治转变”和“从粗放管理到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转变”4个转变;
☑三是采用“摸查先行建设模式”“多点水质考核模式”和“区排+农户维管模式”3种模式;
☑四是抓住“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和“渠箱清污分流”2个关键;
☑五是锚定“剿灭黑臭河涌,实现东江北干流大墩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1个目标。
多措并举 强化目标导向
我区以进厂污水浓度指标提升为目标导向,以排水单元达标创建为抓手,对片区进行系统改造治理,多点监测及时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工作机制,以及通过优化设计,在排水单元雨水处理方面采用分散式排水思路,有效节约了工程资金。
同时,采用“挂图作战攻坚排水单元”“厂-网-闸-泵联调联控”“加强挤外水”“系统水质数据分布图”等理念对流域实施清污分流,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和污涝同治模式,同步降低污水浓度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此外,通过印发《增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工作原则》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六不得、六必须”的工程实施原则,严格标准要求,确保项目安全有序开展;邀请广州市水务局技术支持组进驻,充实治水技术力量,创新组建“业主+设计+摸查+施工+监理”五人小组,辅以“水质导向、细分片区、挂图作战、有的放矢、逐个击破”的工程效果管控措施,有效地发挥联合体建设优势。
系统运行顺畅、稳定可靠,河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荔湖片区西灌渠等河涌水质黑臭问题,全面实现“长制久清”;
助力增城区成功打造出增江碧道荔湖湿地、荔湖碧道等“网红打卡点”,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城乡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消除了一批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水浸黑点,增强了辖区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