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区林业和园林局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机制,大力推进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森林经营样板基地、森林乡村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全区林地面积(含市属林场)达到115.84万亩,占广州市林地总面积的26.84%,森林覆盖率53.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3%,建成区绿地率37.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89平方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局党组始终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党组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认真落实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今年来,推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32次,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4次,全面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系列重要精神等,认真学习新修订《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密工作知识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加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往深走、往实抓。
二是加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监督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实施最严厉的管控措施,严密防范。严格执行上级防控相关精神,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的监管,对所有陆生野生动物饲养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二是加大巡查力度,严禁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按照“七个一律禁绝交易”要求,围绕陆生野生动物饲养场所、农贸市场、酒楼食肆、土特产店、酒庄等重点场所,强化监管巡查力度,整治经营秩序,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截至2020年11月10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571人次,检查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1765家次,市场2346个次,酒楼4383家次,土特产店、酒庄、米酒铺等店79家次。三是全力推进禁食陆生野生动物工作,推动养殖户转型转产。全面推进我区15家合法以食用为目的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户)转型转产,目前已全部完成动物处置及补偿工作,共处置竹鼠1539只、蛇类38898条、海狸鼠2298只、蓝孔雀869只,共落实补偿资金1571.06万元。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意识。结合“爱鸟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在增城日报、增城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报道相关法律法规5次,印制并张贴禁食野生动物宣传海报8000多份,派发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手册10000多份。
三是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高效推进林长制试点工作
2020年前三季度涉林案件81宗,同比下降35.2%;上半年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均保持0%;防治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分别为15.4万亩和1.3万亩,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省下达的防治工作指标4‰以下,有效维护了林区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一是加强学习借鉴。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林长制经验和做法,加强调研和交流,互学互促,提高认识。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区、镇(街)、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涵盖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森林防灾、管护、依法治林等方面,落实1900万元经费保障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建设。研发上线“云巡护”林长制巡护平台和“林河众采”护林志愿者小程序,用于全区“一长两员”的资源巡护、任务派发、轨迹记录、林业大数据采集,实时反映森林资源动态,截至目前共上线“一长两员”共1692次,“林河众采”提交有效案件信息113宗,已完成处理107宗。四是加强宣传发动。建立区林长办与区河长办联动机制,开展联合巡河、巡林,全面鼓励社会参与,共开展“万人巡林巡河”志愿者活动56次。2020年7月协调13个镇街集中开展宣传月主题日活动,获得各级媒体宣传报道6次,参与群众千余人。五是提升工作实效。以林长制试点为契机,助推我区生态产业多样发展,助力森林康养产业升级,增城派潭香江森林康养基地、广州水润山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入选2020年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
四是多措并举推进抛荒地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全区生态环境
全区已核实抛荒地127宗4042.03亩,其中耕地抛荒地53宗2643.78亩,已完成整治126宗4024.03亩。一是加强督导,强化工作实效。成立由班子成员组成的抛荒地整治督导小组,分片包干到各镇街和开发区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核实疑似抛荒地实际状况,督导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快速顺利推进。二是科学谋划,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地块用地性质、使用功能和抛荒时间的长短等情况,以最低成本、最好成效为目标,引导社会参与,采取恢复生产、美化绿化、综合利用等模式,实现快速有效整治,全面提升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是选点示范,普惠市民。主动探索社会投资参与的试点工作,引进棕榈生态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到原歌剧院项目的抛荒地整治,完成超7000平方米公共停车场和超90亩茶花园科普基地的建设任务,均免费向社会开放。其中,公共停车场建成125个停车位,茶花园建成十个分区,种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茶花新品种近20个,引进国内外各类茶花原种及品种近200个,合计约4万株。
五是全面推进碳汇造林,筑牢屏障创绿色空间。通过推进速生丰产桉树林和松材线虫病松林的退出和改造,种植乡土阔叶混交林。2020年完成碳汇造林抚育共25700亩,建设了一个300亩碳汇林示范基地,完成本年度增城区碳汇林改造工程2.25万亩和封山育林工程3万亩招投标程序,现已进入备耕工作。通过改善林分结构,初步构筑起以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生态安全体系,完善了森林生态体系,提高了生态功能等级,增强了森林生态效能,逐步推动形成覆盖面广、系统功能良好的森林防护体。
六是提高乡村绿化美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环村绿化带,营造风景林、水源涵养林,在乡村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院及房前屋后添花增绿,结合区域内古驿道资源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古驿道线路为引线,形成以线串点,以线带面的美丽乡村走廊,赋予乡村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历史文化气息,逐步增加森林景观点和提高村庄绿化率,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20年已完成4条村庄的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剩余6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现已完成概算评审,其中打造正果镇岳村为市级示范点,计划12月上旬开工建设。
七是加强绿道建设和管理,打造绿道精品线路。以绿道建设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北部山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圈,充分依托沿线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配合沿线村庄的改造升级,着力完善道路建设、绿化、环境整治、公园广场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强化绿道管理运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绿道配套建设,提高绿道总体质量,加强宣传互动,树立绿道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体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服务等绿道品牌,不断增强绿道网综合效益。2020年已完成新建绿道20公里,绿道提升35公里。
八是打造城区景观精品,提升宜居城市品质
一是全面布置花卉花境。2020年在增城主城区出入口、景观节点及荔湖周边种植时花20000多平方米;完成城区四季时花更换,共计面积23800平方米;在荔湖周边更换了10000平方米格桑花海,逐步形成“四季常绿、处处鲜花”的城市美景。二是推进花城花景建设。2020年在各镇街已完成种植主题花树5000株以上,完成种植2019年增城区森林公园主题花树2600多棵。三是积极开展花事活动。成功举办增城区2020迎春花市活动,小楼镇主办的小楼桃花节,增江大埔围花海节等。四是实施城区公园广场升级改造、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完成增城广场文化长廊及永久舞台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城区主干道约2367棵榕树的改造工作;完成增城大道、夏街大道、开园路等8条主干道约14.22公里的绿化与设施升级改造工程。五是倡导与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建设。通过结合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城市各种环境空间,增加立体绿量,规划在区颐养园挡土墙、雁塔公园护坡、区气象局挡土墙、荔湖街爱民路景观墙以及我局办公楼走道等地开展以垂直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1万平方米。目前进入询价阶段。
九是全力做好2020年重阳节群众登高活动工作,营造安全安乐祥和节日氛围。按照广州市重阳登高活动工作安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提早谋划,密切配合属地镇街和相关部门,落实重阳节登高活动。今年我区仅开放蕉石岭森林公园登高点,其它未开放的登高点由各镇街安排人员进行把守,禁止登山,全区投入安保力量超过5100余人。蕉石岭森林公园登高点重阳节前夜登山群众人数达4636人,登高活动总体秩序良好,未发生安全事故,未出现森林火灾。
十是加强城市公园广场精细化管理,创建宜居宜业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水平。紧紧围绕广场、公园、绿化带、绿道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绿化区域清洁、绿化苗木的施肥、补植升级改造等工作,规范四色垃圾桶投入共100个,前三季度处理绿化垃圾65.8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4%,补植地被1.75万平方米、施放化肥量约265.5吨,对主要公园和景区开展“每周一灭”灭蚊行动,消除疾病传播风险隐患。二是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定领导班子挂点巡查督导制度,由领导班子带队、各科室和相关单位组成督导小组和深化创建文明城市网格化小组,对儿童公园和增城广场出现不符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整改,聚焦儿童公园和增城广场精细化管理、社会公益宣传、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等存在的问题,对照组织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标准,劝阻劝导不文明行为约2万次,市民文明行为得到一定提升,营造了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
十一是依法推进林业资源保护开发,为我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保障服务
我局积极推进林木林地审核审批,切实加强和规范林地管理,全力配合推进我区重点工程项目落地。一是严格加强林地管理。积极主动协调省、市林业主管部门,保障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二龙育肥基地)项目、荔城街棠村村供电项目等重点项目完成征占用林地手续,截至目前,共办理建设工程使用林地审核、审批38宗,其中建设工程永久占用林地31宗,涉及面积162.0584公顷;建设工程临时占用林地2宗,涉及面积2.0254公顷;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5宗,涉及面积9.9732公顷。二是加强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按照《森林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林木采伐的管理,并制定报区政府印发了《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增城区桉树林退出和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完善《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程序,进一步规范许可行为。截至10月31日,全区共办理林木采伐许可214宗,批准采伐林木蓄积量49140.48立方米,其中非林地及征占用林地项目林木采伐156宗,批准采伐林木蓄积量15973.22立方米,不占用采伐限额;商品林及市级生态公益林共58宗,批准采伐林木蓄积量33167.26立方米, 未突破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采伐限额108332立方米。
十二是大力提升管林护林水平,保障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
一是重点开展生态公益林优化整合工作。将广汕公路以南的生态公益林调整为商品林,在北部林区进行占补平衡,根据生态公益林的集中性和功能性的特征,对省市生态公益林进行升降级调整,推动我区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推进生态公益林精细化管理工作。目前,已完成优化整合初步方案,已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意见,下一步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后报区府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二是继续完善生态公益林落界工作。优化我区生态公益林小班区划和保障落界工作,实现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据”目标,目前已完成省级生态公益林落界的上报工作,已初步完成市级生态公益林落界工作,拟报区府审批,以实际行动推进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三是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11家涉木企业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案件专项行动和涉木涉苗企业摸查工作,完成上级部署的检查任务,组织植物检疫执法培训和有害生物防治培训工作,加强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案件查处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已初步完成本年度的测报任务,共测报有害生物5种。四是加强对全区生态公益林护林人员的管理和宣传工作。组织人员到各个镇街进行生态公益林护林工作专项检查,建立全区护林员的考勤制度,要求各镇街将每天考勤情况每月上报我局备案;加强生态公益林宣传工作,检查全区201条有生态公益林林地村社的生态公益林宣传牌情况,制作生态公益林宣传牌449个。
十三是着力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增强生态效益。为使全区自然保护地体系更科学合理,解决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交叉重叠和保护与发展冲突等问题,目前已完成增城区21个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地调查摸底工作及编制整合优化方案,整合优化为10个自然保护地,已上报市局、省局、国家林草局,待审定批准。为充分发挥森林茂密、空气洁净、环境优美等生态资源优势,变森林资源为旅游资源,大力规划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通过以点带面、稳步开展建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推动我区公园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局研究拟定了《增城区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保护方案》,已上报区府申请印发实施,新建联安水库湿地保护小区、万田水库湿地保护小区、陆村湿地保护小区共3个湿地小区,计划12月初开工建设。
十四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坚守林业生态安全生命线。为积极应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切实解决森林防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组织编制了《增城区森林防火规划(2021-2025)》,目前正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12月底前报区府审批。完成建设消防蓄水池40座、瞭望塔4个;对30座消防蓄水池、2个瞭望塔、250公顷生物防火林带和30公里防火公路进行维护;完善3个国有林场的防火设备,统一购置无人机、高压水泵及水带、割灌机、油锯、对讲机等设备。共排查整治森林火灾工作隐患共45处,及时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在清明、重阳等重点时节期间坚决管住“五头一口”,全区共设置231个防火临时检查站,加强进山人员防火安全教育和防火管理,专门成立工作组,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四入活动(入林区、入学校、入社区、入农户活动)。防火重要时段全区近200人专职护林员全员上岗,按网格化管理开展巡山护林,配合使用无人机,做到巡查巡护不留死角。
十五是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我区森林资源安全。积极开展“护飞行动”,严格实行禁猎期和禁猎区的举措,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截至10月25日,共立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57宗(其中刑事案件21宗,行政案件136宗),办结/侦破案件共159宗(其中侦破刑事案件22宗,办结行政案件137宗),总破案率101.27%(含积案),破案率同比上升16.77%。截至11月10日,森林分局破获涉野生动物案件25起(其中刑事14起、行政案件11起),收缴野生动物278头/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5只、三有动物223头/只,涉案金额28.99万元),刑事拘留13人,取保候审12人,逮捕4人,林业行政处罚11人,处罚金额22.82万元,有力地震慑了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
十六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工作,确保林区秩序安全稳定
一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做好线索的承办和摸排上报工作;今年来,共承办区扫黑除恶办转办线索6条,已办结6条,按时办结率为100%,同时,摸排上报线索1条,已由区扫黑除恶办转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持续浓厚社会面扫黑除恶宣传氛围,累计开展流动宣传20余次,张贴宣传海报5000余张、派发宣传资料4700余张,未在管理领域内发现涉黑恶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行为。二是积极开展禁毒工作。扎实有序推动对中新镇山美村的禁毒帮扶工作,主要领导带队,与村委座谈2次,走访慰问涉毒贫困家庭6户,赠送宣传资料1000余份;积极推进林地内易涉毒场所巡查,发动我区护林人员力量,累计开展林地内易涉毒场所人工巡查4000余次、无人机航拍巡查500余次,保证林区巡查无死角、无盲区;持续做好禁毒宣传工作,新增LED禁毒宣传电子屏幕6处,累计张贴禁毒宣传海报3000余张、派发禁毒宣传资料4000余份,循环播放禁毒宣传教育视频10000余次。今年来辖区林地内未发生有涉毒情况,本单位、本系统工作人员未出现有涉毒行为,社会面群众的禁毒宣传教育持续加强,禁毒成效明显。
十七是推进机关建设工作,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局工会、团委、妇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诸如瑜伽、太极、羽毛球赛、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工作。二是扎实做好保密工作。成立保密自查工作小组,对机关要害部位、会议、纸制涉密文件、资料制作、发放、传递、使用、销毁、归档等涉密领域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购置了保密电脑及计算机终端保密检查系统,同时还安装了报警器,切实加强防范。三是推进健康机关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局机关加大宣传创建无烟办公环境力度,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严格要求职工食堂卫生,开展各类健康活动等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