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荔城街庆丰村乡医彭连好

    2018-02-28 10:51 来源: 荔城街
    【字号: 分享

    彭连好与村民拉家常并传授健康知识。

      在我们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行走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或在田间地头,或在篱笆大院,或在卧室床榻,为村民送医送药、把脉诊治、解除病痛,他们耐心讲解、悉心安慰、关怀备至,让广大村民倍感亲切。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乡医。

      随着医改进一步深化,镇村一体化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工作下沉到农村卫生站。荔城医院对所辖农村卫生站实行紧密型管理模式,既有规范的培训,更有严格的考核。乡医的服务功能也随之转型升级,走街串户的乡医成为村里一道移动的风景。近日,来到荔城街庆丰村采访乡医彭连好,跟大家一起认识这位村民眼中的健康使者和知心朋友。

    守护村民健康 赢得良好口碑

      彭连好是土生土长的庆丰村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村里做赤脚医生,后来考取执业证,成了一名正规的乡村医生。从医几十年,她亲眼目睹了农村的发展变化,陪伴了村里几代人的出生、成长,逐渐摸清了一些村居常见病、多发病的规律,对“防病胜于治病”的理念有着切身的感受,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守护村民健康的做法。

      有一次,村里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叔,佝偻着背、蜷缩着身子、颤颤巍巍地来到卫生站,直说自己胃病又犯了。彭连好看着他痛苦的表情,进行了简单的询问和听诊,脑海里立马闪过“可能心脏出了问题”的念头。她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帮助大叔转诊去荔城医院。结果就是心梗,幸好送院及时,赢取了最佳治疗时机,住院一周就康复出院了。每每讲到这一件事,大叔都心有余悸,对彭医生更是充满了感激。

      庆丰村有一位独居的耄耋老人,她和两个五十多岁的儿子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对村里所有慢性病人,彭连好都一一登记在册,每季一次把他们约到村卫生站体检,了解病情、指导用药。可是连续几次都是那俩儿子一起来,总不见其母亲的踪影。彭连好每次都是完成卫生站的工作后,背着公卫包,来到老人住处嘘寒问暖,仔细体查,悉心护理,完了总不忘给她整理衣衫,再事无巨细地反复交代、叮嘱一番之后才频频回头地离开。一次、两次、三次……那俩儿子看在眼里,内心渐渐起了波澜,想想彭医生年岁已大,却能像照顾亲人那样照顾村里的老人,相比之下,自己身为人子,却对住在隔壁的老母亲不理不顾,实在是羞愧难当。于是,在下一次集中体检,那俩儿子就扶着老母亲来了。不仅如此,在落日余晖里,还能经常看到那俩儿子牵着老母亲散步的身影,而老母亲忧郁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每每碰到彭医生,远远地就竖起了大拇指。

    更新村民观念 传授健康知识

      和村民交心,真正融入到村民家庭中去,是彭连好开展乡医工作的基础。亲近了、贴心了、信任了,村民有什么都愿意跟她聊,就连那新婚的小媳妇,对妈妈都难以启齿的话却能毫无保留地在彭医生面前说出来。谁家媳妇怀孕了,谁家新添了个男娃还是女娃,谁家小孩该打预防针了;哪个高血压控制比较好,哪个糖尿病又加重了,哪个该去住院了,谁家老人走了……趁着走家串户的机会,彭连好完整地收集到了村里的新婚信息、出生人数、慢病管理、死亡情况,每月初都能准确无误地上交报表。难能可贵的是,就在这种看似闲庭信步的走访中,她还把新婚备孕、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知识等传授给妇女村民。有时在买菜的路上,有时在散步,有时和一帮老姐妹在锻炼,彭连好逮住每一个时机,只要有人的地方,她就会举例子、讲道理,向村民讲解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和的重要性,以及教导村民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她的影响下,村民不知不觉更新了观念,改变了习惯,促进了健康。

      当然,规范集中的健康教育和义诊服务,彭连好医生一年也要在卫生站里举办好几次,如冬春季节的流感预防,夏秋季节的登革热防控等,她耐心地指导村民做好居家消毒、个人防护,教导村民早期识别症状,及时规范治疗等等,深受村民的好评和欢迎。

      有着近四十年党龄的彭连好现已过花甲之年,当年标志性的出诊箱也改成了方便实用的公共卫生包。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世事如何变迁,她都不忘从医的初心,牢记入党的誓言,与时俱进,把守护庆丰村两千多村民的健康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使命。如今,她依然上门串户,随身挎着公卫包,慈祥和善,行走在庆丰村熟悉的土地上,俨然村里一道移动的风景。而她从教师岗位退休的老伴,不离不弃地跟在身边,默默陪伴、支持、帮助,为这道风景平添了几许暖色。